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探讨有关ACS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价值,分析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心肌灌注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病例60例,于入院24 h内,抽取患者静脉血行NT-ProBNP检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3、6、12个月的死亡事件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的ACS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ACS患者近期心脏不良事件明显相关。结论:ACS时,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预后密切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是ACS患者一个特异性较好的监测指标,是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2.
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心肌损伤, 临床表现为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炎性小体复合物经过一系列反应激活Gasdermin家族蛋白, 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 释放细胞内容物和促炎性物质, 诱发炎性反应的死亡形式。细胞焦亡可能调控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 本文主要对细胞焦亡的概述以及细胞焦亡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病机制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对心功能和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144例ICU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休息、吸氧、低盐饮食,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初始剂量2μg/(kg·min),1h后增至4μg/(kg·min),持续用药24h。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左西孟旦,初始负荷量12.0μg/kg静脉注射10min,然后以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50min,如耐受性好剂量增至0.2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h。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BNP、hs-CRP水平,观察临床疗效、用药3个月和6个月后病死率与再次入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9%)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明显增高,BNP、hs-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用药3、6个月后病死率与再次入院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恶心、呕吐、胸痛、心悸、低血压、头痛、低血钾等不良反应,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有效提高ICU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改善心功能及BNP和hs-CRP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探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引入对分课堂(PAD)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情绪智力水平产生的影响,以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情绪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程度对结肠癌根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年余符合筛选标准的82例行结肠癌根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分组,N0组(0个)36例,N1组(1~3个)31例,N2组(≥4个)15例。比较各组术后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和N1~N4站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N0组,N1组,N2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7.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组及N1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肠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也逐渐升高,且N1站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余站淋巴结转移率。结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前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bFGF和副甲状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对TGF-β1诱导兔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2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只,雌雄不限,体重1.6~2.1 kg;取兔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行团块状立体培养,并按照不同诱导条件分为TGF-β1组(A组)、TGF-β1/bFGF组(B组)、TGF-β1/21 d bFGF组(C组)、TGF-β1/PTHrP组(D组)、TGF-β1/21d PTHrP组(E组)。于团块状立体培养开始时,各组均加入10 ng/mL TGF-β1;B、D组同时加入10 ng/mL bFGF或10 ng/mL PTHrP;C、E组于培养21 d时对应加入10 ng/mLbFGF或10 ng/mL PTHrP。培养后1、2、3、4、5、6周检测各组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基因Ⅰ型胶原(collagentypeⅠ,ColⅠ)、ColⅡ、ColⅩ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13的表达,1、2、3、4、6周检测ALP活性,6周时行1,9二甲基亚甲蓝(1,9-dimethylmethylene blue,DMMB)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结果 RT-PCR检测示,3周后C、E组ColⅠ基因表达呈显著下降趋势,4、5周时A组显著高于C、E组(P<0.05),3~6周A组显著高于B、D组(P<0.05);B、C组3、4周时及D、E组3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3周后ColⅡ、ColⅩ基因表达均逐渐下降,4~6周时显著低于A组(P<0.05);B、D组各时间点两基因表达均未见显著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MMP-13均未见明显表达,3周时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显著高于A、E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A组ALP活性逐渐升高,4周后C、E组显著下降,均低于A组(P<0.05);B、C组间及D、E组间比较,仅在2、3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B染色显示6周时A组软骨陷窝明显,其余各组软骨陷窝明显较少。结论 bFGF和PHTrP能通过改变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解,抑制TGF-β1诱导的兔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这种抑制作用不仅通过抑制ColⅩ基因表达而实现,可能还通过抑制其他软骨分化相关蛋白实现。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无左室功能不全的房颤和房扑患者55例,电复律前服用负荷量普罗帕酮治疗,未转复者给予电复律,转复后继续口服普罗帕酮维持治疗.结果:50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转复后窦性心律不能维持,早期有效率为90.9%.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是持续性房颤和房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右心室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9年5月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病人1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早期复发和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情况分组,评价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110例病人术后3个月内复发34例,随访过程中共复发60例;(2)早期复发组病程明显长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早期复发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心内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NDO)、右室心外膜收缩期长轴峰应变(RV-PLSS-EPI)及右室长轴整体峰应变(RV-PLSS-T)水平明显低于早期未复发组(P<0.05);(3)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早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4)心房颤动病程和RV-PLSS-T是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伴RV-PLSS-T下降组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明显高于未伴RV-PLSS-T下降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心房颤...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院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护理教育工作中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省435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人文关怀品质总得分为(148.81±18.37)分,得分率为67.64%;班干部与非班干部、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外界关怀支持程度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山西省地方院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处于较低水平,护理院校应注重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实践,切实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