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血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活性含量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肥胖的T2DM组(42例),非肥胖的T2DM组(40例)。并设立正常体重对照组(37例)。除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外,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上均具有可比性。禁食12~14h,空腹静脉取血,测定血中PTP-1B活性含量,血脂(TG),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PI),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血浆PTP-1B活性含量在肥胖组(34.56±3.46pg/m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29.01±4.09pg/ml)和正常体重对照组(27.82±3.17pg/ml);血浆PTP-1B含量与ISI呈显著负相关与空腹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结论:PTP-1B含量可能与肥胖的T2DM发生有关,血浆中PTP-1B含量升高可能加重肥胖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2.
异位ACTH综合征是非垂体的ACTH肿瘤分泌ACTH样物质,刺激肾上腺而引起皮质醇增多征,约占全部库欣综合征的10%~15%[1].导致该综合征的肿瘤多位于肺部或胸腺,而胰腺肿瘤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较罕见.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甲炎 )治疗过程的分期及对指导用药的意义。方法 :12例亚甲炎患者随机分成泼尼松组 (P组 )和非甾体抗炎药组 (N组 )。治疗前和治疗后每 2周进行 1次甲状腺超声检查。治疗后发现回声低减区缩小 (中期 ) ,开始逐步减少药量。回声低减区基本消失时 (恢复期 )停药。结果 :两组临床过程分别与各阶段超声改变有密切联系。超声可作为亚甲炎分期客观依据。结论 :按超声检查分期调整用药剂量有助于顺利治疗亚甲炎  相似文献   
24.
糖尿病合并颅神经损害报道较少,以颅神经为首发临床表现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3例初诊于神经内科,后转入内分泌科的糖尿病病例。 病例1 男,5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无明显诱因逐起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查体:心率80次/分;血压:20.6/13kpa;A_2>P_2,心肺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额纹消失,闭眼时,具耳现象阳性,病例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吹口哨时漏气。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拟诊入院。入院后给予强地松15mg,2次/日,辅以理疗治疗  相似文献   
25.
以“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继以抗人Bf抗血清免疫固定技术,对26名IDDM患者检测了补体第二途径B因子(Bf)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与正常人比较。Btso7在患者中基因频率较高(0.039:0.009)。Bfsso7表型频率(7.69%)和BfFF表型频率(7.69%)有增高趋势(正常人分别为1.81%和3.18%)。在Bfsso7表型人群和BfFF表型人群中,IDDM的相对危险性(RR)分别是4.5相2.54。  相似文献   
26.
背景 血小板细菌污染是输血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估计占输血致死率的10%。具保守估计,在美国超过1/3,000份血小板浓缩物有细菌污染,由输血引起的败血症每年导致至少20~40例死亡,目前仍无筛选试验。根据特殊蛋白和衍生肽结合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蛋白的原理,发明一种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并检验其可行性。方法 在通过滤过器吸取血小板标本的过程中,肽聚糖蛋白或多肽将细菌俘获。根据肽聚糖结合蛋白家族序列分析,用标记生物素合成四种多肽,用标准酶法,使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奥利司他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成 2组,治疗组 (60例 )给予奥利司他 360mg/d,共 24周;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 21金维他片;并与同期 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观察各组的体质量指数 (BMI)、腰臀比 (WHR)、空腹血糖 (FPG)、空腹血浆胰岛素 (FP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压(BP)。结果治疗前单纯性肥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与健康组比较ISI显著下降 (P<0. 01),治疗后BMI、WHR、FPI及舒张压明显下降 (P<0. 05 )。ISI明显上升 (P<0.05),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 05)。ISI的提高与BMI、WHR的下降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奥利司他不仅能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脂参数,同时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防止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28.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补体第二途径B因子遗传多态性检测李伟民,贺冶冰,宋登元(湖北咸宁医学院内科,咸宁437100)近年来发现,补体Bf、C_4A、C_4B成份各别型的频率变化与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明显关联。自1978年Raum等报道在白...  相似文献   
29.
目前认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PA的病因主要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aldosterone,Ald)自主分泌过多,引起细胞外液容量扩张、血压升高,而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则受到抑制。部分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rna,APA)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30例.超声测定CIM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CP-1、IL-18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有、无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无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除外)、IL-18、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MCP-1(387.57±75.41)ng/L,(177.48±38.35)ng/L vs(122.51±8.98)ng/L,IL-18(54.76±16.31)ng/L、(35.08±8.83)ng/L vs(26.13±7.05)ng/L,CIMT(1.44±0.33)mm、(1.06±0.26)mm vs(0.68±0.12)mm(均P<0.01);大血管病变组上述指标又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痛患者血清MCP-1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IMT和IL-18呈正相关(P<0.01或<0.05);血清IL-18与FPG、2 hPG、甘油三酯、CIMT、MCP-1呈正相关(P<0.01或<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CP-1、IL-18是ClMT升高的危险因素(t=2.694、6.466、2.445,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CP-1、IL-18与CIMT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可能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