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背景: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被证明可以用来评价心脏的整体和局部功能,但用于评价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的连续观察研究较少.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骨髓基质细胞直接注射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肌病心肌功能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09/2003-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8只,体质量(2.0±0.2)kg,利用阿霉素诱导其中20只制备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方法:造模成功后,20只白兔分为细胞移植组和PBS组,每组10只.8只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于实验开始第8周每只兔分别取其骨髓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第12周进行细胞荧光标记后,于心外膜直接注射回各自兔的左室侧壁心肌处.PBS组于第12周注射相同剂量的PBS培养液作为对照.另外8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开胸,每次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4周利用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组织学和荧光检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结果:①细胞移植组组织多普勒发现局部注射区组织速度增高,由[4.0±1.1)cm/s到(5.3±1.2)cm/s(P<0.05),而整体功能未见明显改善.PBS组及假手术组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均未见改善.②细胞移植后4周存活的细胞仍可见DAPI荧光标记.组织学检查发现注射区附近心肌损伤减轻.凋亡较少.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局部心肌功能,组织多普勒可以检测出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善,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重构心功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重构左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左室形态重构的患者,应用RT-3DE采集左室腔立体数据库,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二维超声(2DE)双平面Simpson's法和M型(ME)Teichholz法分别测量左室EF值.在心尖四腔、三腔和两腔心切面上,用ME记录二尖瓣瓣环在后间隔、侧壁、后壁、前间隔、下壁、前壁六个位点上运动的平均距离.分别比较RT-3DE与2DE、ME测值的相关性. 结果 RT-3DE能显示完整左室腔的立体形态.RT-3DE测定的LVEF值与二尖瓣瓣环运动的平均距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045,P<0.001),与二维法及M型法测量值之间相关性较低(r=0.7355,r=0.7218,P<0.01). 结论 RT-3DE为定量分析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的,准确可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3.
背景: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被证明可以用来评价心脏的整体和局部功能,但用于评价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的连续观察研究较少。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骨髓基质细胞直接注射治疗阿霉素所致心肌病心肌功能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09/2003-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雄性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8只,体质量(2.0±0.2)kg,利用阿霉素诱导其中20只制备扩张型心肌病模型。 方法:造模成功后,20只白兔分为细胞移植组和PBS组,每组10只。8只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于实验开始第8周每只兔分别取其骨髓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第12周进行细胞荧光标记后,于心外膜直接注射回各自兔的左室侧壁心肌处。PBS组于第12周注射相同剂量的PBS培养液作为对照。另外8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开胸,每次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4周利用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组织学和荧光检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①细胞移植组组织多普勒发现局部注射区组织速度增高,由(4.0±1.1)cm/s到 (5.3±1.2)cm/s(P < 0.05),而整体功能未见明显改善。PBS组及假手术组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均未见改善。②细胞移植后4周存活的细胞仍可见DAPI荧光标记。组织学检查发现注射区附近心肌损伤减轻,凋亡较少。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局部心肌功能,组织多普勒可以检测出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善,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早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是否存在关联,并探讨其关联的密切程度,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调查100例高血压患者的EAT、CIMT及相关临床、生理、生化等指标,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某些重要指标的关联性。结果在EAT>8 mm组,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舒张压、收缩压、CIMT等均明显高于EAT<8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T与CIMT呈正相关关系(r=0.674,P=0.000),回归方程y=0.0457x+0.6291(R2=0.454,R=0.674,F=95.632,P=0.000)。舒张压、EAT及年龄是CIMT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高血压患者的EAT与CIMT存在重要的关联性,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EAT或CIMT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5.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4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对37例正常人心脏与各种心脏病变患者进行实时三维成像,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3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冠心病8例,冠脉搭桥术后1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二尖瓣人工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脱垂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糖尿病心肌病变1例,心包积液1例,膀胱肿瘤3例,胎儿1例。另通过室壁瘤模型、动脉粥样斑块模型以及离体猪心的三维检查,验证实时三维成像的准确性。结果 ①临床应用结果证明实时三维成像能显示扫描区房室壁的整体形态;②可显示正常二尖瓣、三尖瓣的完整形态及活动,显示瓣膜病变的整体范围;③能完整地显示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立体形态;④可观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补片的整体形态及空间方位;⑤显示法洛四联症等病变复杂的空间结构;⑥清楚显示人工瓣的整体形态与活动;⑦三维图像与实验模型一致。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实时显示扫描区心脏结构的立体形态,同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其能提供更多三维解剖结构与功能信息,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容积-时间曲线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正常及异常患者的曲线变化情况。方法以频谱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诊断标准,取24例单纯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患者(分为松弛延迟组及假性正常化组,各12例)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全容积采集,并进行容积-时间曲线分析,比较三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最大射血速率(PER)、左室最大充盈速率(PFR)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松弛功能延迟组及假性正常化组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舒张充盈参数PRF明显降低(P〈0.05),其他指标EDV、ESV、LVEF、PE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容积-时间曲线参数PFR可以评估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为临床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无创、快速、准确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利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心脏肉瘤的价值。 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本心脏中心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恶性心脏肉瘤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超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12例心脏-心包占位,1例漏诊,敏感性92.3%。在判定肿瘤良恶性时,4例超声误认为是黏液瘤但病理证实为肉瘤,另有2例超声误认为恶性肿瘤但病理证实为良性,敏感性61.5%,特异性86.6%。 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原发心脏肉瘤具有诊断价值,可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CE- RT3DE)测量左室心肌质量的准确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杂种犬 2 7只。经静脉注射氟碳造影剂后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Philips Sonos 75 0 0 ) ,勾划相应的左室心肌体积 ,乘以犬心肌密度计算质量。结果  CE- RT3DE所测左室质量为 (5 7.9± 9.8) g,犬离体左室的实际质量为 (5 8.2± 10 .0 ) g,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明显相关(r=0 .98)。结论  CE- RT3DE能为临床评价左室质量提供一项准确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
医工结合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将为影像医学翻开崭新的一页。心肌增强超声(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 MCE)的临床应用目前处于定性诊断阶段,现有研究表明心肌灌注定量分析优于定性分析,但由于目前的后处理软件操作繁琐,耗时明显,且严重依赖操作者经验水平,其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导致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部分研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心肌轮廓描记,以自动/半自动方式获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为心肌灌注定量分析的广泛应用提供可能,本综述旨在回顾人工智能在心肌增强超声心肌轮廓描记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左室节段心肌在等容收缩期(IVC)与等容舒张期(IVR)长轴方向的运动特征及急性缺血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新的高帧频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15只开胸犬分别在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前后采集心尖长轴切面动态图,后处理分析前间隔与左室后壁各节段心肌在基础状态下及LAD结扎后15 min与60 min的速度曲线、应变率曲线及位移曲线在等容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测量等容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IVC、VIVR)与应变率峰值(SRIVC、SRIVR)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心肌在IVC表现短暂高速的收缩缩短运动(心尖长轴测值VIVC为正而SRIVC为负),IVR表现低速舒张伸长运动(VIVR为负值而SRIVR为正);急性缺血心肌IVC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甚至转为负值,IVR表现反常的高速收缩缩短运动.缺血节段心肌VIVC、VIVR、SRIVC及SRIVR与基础状态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肌在短暂的等容时相内存在有规律的运动,且急性缺血时运动形式显著改变.用应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捕捉该时相的心肌运动信息并分析其特征,有助于增进对正常与缺血心肌功能状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