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对脑中央区皮层进行皮层电位诱发的最佳刺激参量。方法使用皮层电极在10只新西兰雄兔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对应部位记录N20-P25波,沿中央后回运动区皮层向前移动电极直至记录到一个波型相反、波幅相近、位相倒置的波型(P20-N25波),定为运动中枢刺激点。使用不同刺激参量直接刺激该点,在上肢掌长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10只新西兰雄兔均记录到N20-P25波和P20-N25波,并成功诱发MEP。各组高频串刺激的刺激电流阈值均低于单波刺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高频串刺激在脑中央区皮层MEP监护中优于单波刺激;当串刺激参量限于一定范围(时程0.2~0.3 ms,频率300~500 Hz,方波个数3~5个)时,均能安全、有效地诱导出皮层MEP。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梗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利水方药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LPO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SOD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活血利水法可通过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改善脑梗死术后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细胞外泌体对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差速离心法提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373和U87以及脑胶质细胞HEB所分泌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结构,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标志蛋白;将0.2μg/μL的外泌体和等体积PBS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孵育,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4.
颈椎病手术的理想目标是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颈椎稳定性,维持椎间隙高度,获得正常生理曲度以及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挽救脊髓残留功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脑瘤一号方联合替莫唑胺(TMZ)对脑胶质瘤模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经荧光素mcherry转染的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U87MG-Luc),注射于BALB/c裸鼠纹状体,建立裸鼠脑胶质瘤原位模型,成瘤裸鼠(荧光量≥1×105)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3 mL)、TMZ组(TMZ 50 mg/kg)、脑瘤一号方组(脑瘤一号方32.125 mg/g)和联合组(TMZ 50 mg/kg+脑瘤一号方32.125 mg/g),每组6只,连续灌胃12天,每3天检测1次裸鼠体重、肿瘤体积,给药结束后取脑组织,HE染色检测瘤块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检测MGMT、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MZ组、脑瘤一号方组和联合组肿瘤体积减少 (P<0.05),TMZ组肿瘤组织MGMT表达升高(P<0.05),联合组Bax 表达及Bax/Bcl-2升高(P<0.05),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TMZ组比较,联合组MGMT及Bcl-2表达降低 (P<0.05),Bax表达及Bax/Bcl升高(P<0.05)。结论脑瘤一号方组和联合组均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作用。脑瘤一号方联合TMZ治疗胶质瘤能降低TMZ副作用,下调MGMT表达缓解胶质瘤细胞对TMZ的耐药性,同时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采用可调压式分流泵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后脑积水31例.手术前,根据腰穿测压或CT、MRI将分流泵压力进行预调.术后根据病人的症状将分流泵压力做相应调整.发现其治疗方法从功能学和影像学上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生地大黄汤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06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予生地大黄汤口服或鼻饲,连续14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肿体积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后随访6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扩展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例患者脱落,最终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纳入统计分析。(1)术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均显著缩小(P<0.05),且术后7 d、14 d,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2)术后14 d,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OS-E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生地大黄汤辅助治疗HICH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患者,能够加快术后血肿的吸收、促进脑损伤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4例P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采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症状问卷评分量表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8.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PCS,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眶内球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眶内球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6年收治的28例眶内球后肿瘤患者采用额下眶顶入路或眶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并根据病理诊断指导术后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4例(14.3%),无变化22例(78.6%),恶化2例(7.1%)。14例恶性肿瘤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随访6~14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手术是治疗眶内球后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虽不能明显改善术后视力,但对维系术前视力有帮助。恶性肿瘤术后还应行放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50.
1987年1月~1994年4月共收治急性硬膜外血肿195例,术后死亡13例,死亡率6.67%,与近期国内文献报道10%左右近似,通过回顾分析认为:死亡与年龄、性别无直接关系;主要的死亡原因与有无合并严重的脑实质损伤或并有其他脏器损伤有关;术前脑疝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并认为脑疝时间超过6 h,预后多属不良;手术治疗,单纯的硬膜外血肿以血肿清除术预后多能良好,除合并有严重脑实质损害一般不强调应用去骨瓣减压;车祸为致伤原因者常造成脑组织对冲伤且常合并全身其他脏器的复合性损伤,病死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