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手术夹闭技术.方法 分析10例经3D-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病例,术前模拟手术体位的3D-CTA确认瘤颈位置及指向,辨认瘤颈附近有无分支动脉,以便制定手术方案.术中行诱发电位和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辅助神经内窥镜观察,如确认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的分支血管有密切关系,使用常规夹由颈内动脉两侧与颈内动脉长轴垂直方向将其夹闭,如无分支血管则使用套圈夹平行颈内动脉长轴夹闭,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多枚瘤夹,重塑血管.结果 术后1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者8例,4分者1例,3分者1例,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3D-CTA和(或)DSA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永久性失明1例.结论 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各种辅助手段及正确的手术方法对手术夹闭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2.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至2006年收治的26例前床突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为21~66岁,平均47.6岁。本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术中辅以微血管多普勒技术指导肿瘤包裹血管的分离。结果26例患者中,SimpsonⅣ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利用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于明显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的残余肿瘤,可考虑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3.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痼75例,前变通动脉癌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癌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癌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 Ⅰ~Ⅱ级病人中有2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癌破裂处理及多发前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49例皮质下出血病因的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畸形27例(55.1%),其中隐匿性血管畸型12例(24.5%);高血压性脑出血10例(20.4%),其他出血原因12例(24.5%)。中青年病例(<45岁)以AVM最为常见,老年病例(>60岁)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常见。通过对辅助检查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认为血管造影应作为皮质下出血病因诊断的常规措施,CT增强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对于部分隐匿性血管畸型常可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与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患者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观察组的颅内压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20.97%低于对照组的39.5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的MMSE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9例(62.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例(43.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较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尽早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在全凭静脉麻醉下,使用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对脑中央区手术进行术中监测的方法。方法:使用皮层电极对12例中央区肿瘤患者进行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在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区相应部位记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N20-P25波,沿中央后回功能区皮层向前移动电极,直至记录到一个波型相反(位相倒置)、波幅相近的波型P20-N25,将其定为运动中枢刺激点。使用高频串刺激(TS)直接刺激该点,在上肢肌肉记录MEP。结果:12例患者均能成功地记录到MEP。术中注意保护此区,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加重,被监测的上肢肌力无明显减退。结论:对于脑中央区手术,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找出运动中枢刺激点并作MEP监测(术中注意保护此区)是一种优良的术中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8例经治疗后有6例死亡(21.4%),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13例(46.4%)、中残3例(10.7%)、重残4例(14.3%),植物状态生存2例(7.2%)。结论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最大,治疗DA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拟建立迷走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方法,为术前诊断神经源性高血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使用新西兰兔,将一对针电极刺入喉上神经作为刺激电极,经口硬腭水平的咽后壁刺入针电极作为记录电极,刺激波宽为0.1ms,频率5Hz,强度为0.9mA,叠加200次并记录。结果:从实验兔身上均可记录到3个正相波(N1~N3)和2个负相波(P1和P2);改变刺激强度,各波潜伏期会相应略有变化,但基本波型保持不变,切断喉上神经以后,各波波型消失。结论:作为迷走神经反射性通道上的一项功能性测试,迷走神经诱发电位具有潜在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经颈椎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6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于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施行颈椎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并椎体问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于术疗效.结果 63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出血、瘫痪、脑脊液漏及内冈定松脱、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后3 d和1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4.86±0.69)分和(15.27±0.63)分,均较手术前[(8.25±0.92)分]明显增加(P<0.01).影像学显示减压充分,椎体间融合良好,内同定位置准确.结论 经颈椎前入路施行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并椎体间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风险小,成功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对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中岩斜区显露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例(20侧)国人成人尸头(经10%甲醛固定并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上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观察中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测量相关重要数据。结果中岩斜区显微结构主要包括三叉神经(Ⅴ)、外展神经(Ⅵ)、面听神经(Ⅶ、Ⅷ)、基底动脉(BA)及小脑前下动脉(AICA)。三叉神经颅内段长度、出颅部至正中矢状面距离、矢状面角度分别为(13.82±1.84)mm,(12.90±2.02)mm,19.1°±8.0°,外展神经分别为(16.86±3.22)mm,(10.04±1.78)mm,25.6°±12.6°,面听神经分别为(14.84±2.30)mm,(23.88±2.90)mm,70.2°±5.5°。结论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适用于中岩斜区显露。中岩斜区显微解剖研究及相关测量数据可为提高该区手术安全度和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