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8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洁白牙贴增白牙齿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洁白牙贴增白牙齿的效果。方法:将50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两周的临床实验,用数码照像计算机色度分析系统,分析并比较实验前后牙面色度的变化。结果:洁白牙贴使用两周后,实验组牙面色度值变化非常显著(P<0.05),L、a、b值及色差值ΔEab的平均值分别变化了2.11、0.84、1.89和3.06;对照组牙面色度值变化不显著(P>0.05),L、a、b值及色差值ΔEab的平均值分别变化了0.29、0.12、-0.22和0.59。结论:洁白牙贴具有明显的增白牙齿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2.
目的:研究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3例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技术和应用辅助方法分别进行根管治疗,1周、半年及2年后对患牙进行复查,对两种根管预备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在1周内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半年及2年复查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疗具有特殊性,完善的根管治疗是保证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3.
目的:研究炒莱菔子醇提物中芥子酸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在哮喘大鼠病理状态下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相关性。方法:正常大鼠分别单次灌胃低、中、高剂量(4.5,9,18 g·kg~(-1))的炒莱菔子醇提物,利用UH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芥子酸含量,采用DAS 3.2.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取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佐以氢氧化铝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分别灌胃低、高剂量(4.5,9 g·kg~(-1))炒莱菔子醇提物,3周后眼底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浆和血清,UH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芥子酸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采用DAS 3.2.8软件进行PK-PD模型拟合以及数据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炒莱菔子醇提物后,血浆中芥子酸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29.35±10.32),(62.70±27.47),(137.33±40.95)μg·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92.83±27.16),(240.74±75.09),(633.95±195.88)μg·L~(-1)·h;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2.58±0.80),(3.00±0),(5.50±1.23)h;与炒莱菔子醇提物低剂量组比,炒莱菔子醇提物中、高剂量组的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5,P0.01);芥子酸体内AUC_(0-t)在4.5~18 g·kg~(-1)线性依赖性良好。哮喘大鼠分别灌胃低、高剂量炒莱菔子醇提物后0.083,0.167 h,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IL-5,Ig E,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P0.01);血浆中芥子酸C_(max)分别为(58.43±27.94),(61.16±18.79)μg·L~(-1);AUC_(0-t)分别为(188.75±37.07),(247.90±36.89)μg·L~(-1)·h;AUC_(0-t),表观分布容积(V_z/F)和清除率(CL_z/F)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最佳药动学模型拟合为血管外给药的一房室模型,PK-PD模型可能适用于间接连接模型。结论:哮喘大鼠体内芥子酸血药浓度与血清中IL-5,Ig E,TNF-α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给药剂量和机能状态(病理或生理状态)均会影响炒莱菔子中芥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其平喘药效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74.
背景:一系列研究发现,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人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有望用以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12/2007-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研究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体质量约300 g.方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其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抽提RNA后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分析诱导前后差异基因表达谱,并有选择地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②诱导分化后神经细胞的鉴定.③诱导分化前后基因芯片的检测.④基因芯片结果的分析.⑤实时定量PCR的验证.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形态上呈神经元样细胞改变,免疫荧光证实β-TubulinIII染色后阳性率为(69.04±5.63)%.基因芯片共发现差异基因215条,其中上调基因125条,下调基因90条.明确与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有13条,其中上调7条,下调6条.挑选重要的4条基因Bmp4、Robo2、Numb、Enc1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中,有一些明确与神经元分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为基因工程改造骨髓基质干细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探讨人凋亡相关半胱氨酸肽酶4基因(Caspase4,Casp4)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的15例川崎病患者血液样本然后提取单核细胞,采用mRNA定量检测血液中单核细胞Casp4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检测Casp4蛋白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生物统计学的分析.结果 mRNA定量、ELISA和及免疫蛋白印迹方法结果表明川崎病患儿血液CASP4基因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也发生变化.数据分析证明川崎病患儿血液中NF-κB p65和Casp4基因mRNA表达情况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婴幼儿在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影响后,NF-κB信号通路激活,NF-κB被释放进入细胞核内,引起Casp4基因变化,CASP4基因在川崎病中的高表达及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76.
可见光固化和自凝窝沟封闭剂的二年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身对侧对照的设计方法,对自制光固化和自凝两种封闭剂进行临床效果观察。随访结果表明,封闭剂的完全保留率,6月、1年、2年,光固化封闭剂分别为91.09%、85.57%、69.70%,自凝封闭剂分别为94.34%、90.51%、76.30%,卡方检验,两者在1、2年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自凝高于光固化。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77.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始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由被动的治疗转向主动的健康管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旨在为居民提供病前、病中、病后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但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完善保障性配套措施、完善医务人员线上提供服务的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来加快推进“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这对实现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8.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婴儿死亡中新生儿占40%-70%,其中2/3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出生一周之内,这些死亡中的2/3发生在出生24 h内,因此新生儿科是一门专业性极强,医疗风险极高的临床学科,但因新生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家长对医生水平要求高等因素,使得临床实习生动手实践机会少。  相似文献   
97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喜炎平注射液中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硫酸酯化物A、穿心莲内酯硫酸酯化物B、穿心莲内酯硫酸酯化物C和9-脱氢-17-氢-穿心莲内酯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4个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4个化合物对应靶点274个,其中共同靶点99个,关键靶点20个。GO富集分析得到喜炎平注射液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作用有关的生物过程88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喜炎平注射液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作用有关的信号通路19条,分析对接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硫酸酯化物A、穿心莲内酯硫酸酯化物B、穿心莲内酯硫酸酯化物C和9-脱氢-17-氢-穿心莲内酯通过与3CL水解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与3CL水解酶结合发挥抗病毒作用,作用于AKT1、EGFR、IL6、MAPK1、MAPK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藏医“青乃丹吾”病的用药规律,预测潜在作用靶点。方法 收集和整理国医大师尼玛治疗“青乃丹吾”病的医案处方。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TBtools v0.66837软件进行藏药频数、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分析,利用BATMAN-TCM和R语言软件等预测高频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潜在靶点。结果 国医大师尼玛治疗“青乃丹吾”病的104首方剂中,使用频数最高的4首方剂依次是二十五味马宝丸(282次)、七味红花殊胜散(235次)、松石胶囊(233次)和甘露月晶丸(214次)。频数最高的4种藏药材依次是诃子(63次)、川木香(53次)、红花(50次)和豆蔻(38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藏药方剂组合为二十五味马宝丸-十三味红花丸→松石胶囊,药材组合为余甘子-毛诃子→诃子。择时用药中以二十五味马宝丸(清晨),七味红花殊胜丸(早上),十八味红花散(中午)和松石胶囊(晚上)为常用的时序方剂组合。方剂分类结果中清热解毒药和温胃消食药的使用频率最高。频数 ≧ 12的方剂药性以钝、凉、重、稀、糙为主,主治赤隆病。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到度值 ≥ 25的关键靶点,富集到13个GO功能和20条KEGG通路。结论 国医大师尼玛治疗“青乃丹吾”病以清热解毒和温胃消食药为主要的治疗原则,具有明显的择时用药规律,AKT1和TNF可能为其治疗“青乃丹吾”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