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女,6岁.因胸骨、腿疼痛1月,于1975年10月14日入院.入院时查体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明显.肝剑下3cm,肋下1cm.两侧肾区可扪及8×5cm大小痞块,表面光滑,有轻压痛.胫骨压痛.余(-).化验血象:白细胞20330/mm~3,原淋9%,幼淋51%,淋巴细胞28%,分  相似文献   
32.
我们于1978年2——12月在西藏江孜县进行地方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为“地甲”)的普查普治工作,现将普查普治情况报告如下。调查方法与诊断标准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全县所有人群,不分性别、年令、职业均进行检查。2.检查方法:按常规方法检查甲状腺大小、形状、位置、硬度、弹性、边界及活动度,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二、诊断标准:按四型五度分类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33.
我科自1975年至1983年共收治溶血尿毒综合征(简称 HUS)5例,经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一)年龄:6岁1例,余4例均为学龄儿童(7~11岁)。(二)性别:男4例,女1例,男与女之比为4:1。(三)季节:5例均发病于寒冷季节,11~3月间。(四)住院前病程:2~20天,平均12天。  相似文献   
34.
①目的 探讨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等多项指标监测小儿急性白血病( A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对152例AL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分型诊断的基础上,结合Nest-PCR,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核型分析法进行MRD监测。③结果对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现(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CR)Vㄜ2Dㄜ3基因重排监测,其中83%的B-ALL和25%的T-  相似文献   
35.
谷仁凯  卢洁 《白血病》1995,4(3):153-157
对86例急性白血病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型。64例AL在疾病过程中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变化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的动态观察分析比染色体核型变化更为敏感,简单,迅速,可作为AL患儿病情变化,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6.
①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2例ALL进行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③结果18例B系ALL中有15例(72.2%)、4例T系ALL中有1例(25.0%)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同时对16例进行39例次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其中6例MRD-PCR阴性病人随访5.17~16.17年,无1例复发;10例MRD-PCR阳性者,2例分别于阳性后0.25,1.00年骨髓复发,1例有复发倾向,余7例随访4.33~6.25年无复发。④结论MRD-PCR阴性者预后良好,可望长期生存,治疗时应以MRD-PCR转阴为停止化疗的可靠指标,对MRD-PCR阳性者应定期监测MRD变化,结合病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T细胞受体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诊断及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的意义,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0例ALL患儿进行了TCR Vδ2-Dδ3基因重排的检测,并对其中30例在其完全缓解后进行了MRD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8.
随着急性白血病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完全缓解率和长期存活者逐渐增加,但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因此影响了缓解率的进一步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十余年来国外应用 CNS 放射治疗结合全身治疗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国内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和北京儿童医院也取得成效。现将我科自1976年4月~1983年2月。对22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应用~(60)钴头颅照射防治 CNS 白血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应用进射电镜对42例恶性淋巴瘤(ML)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34例(81%)的电镜亚型分类结果与病理分类一致,其中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亚型分类以电镜更为正确,另2例由于电镜取材不适,将霍奇金病(HD)误诊为NHL,复查病理后修正了电镜诊断。本组病理分类准确率为85%,而结合电镜观察其亚型分类准确率达95%。研究结果认为病理分类、免疫分型及电镜观察三者结合应用,可提高ML的诊断及亚型分类准确性,有助于ML的临床诊治及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0.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铁蛋白(SF)和骨髓细胞内铁蛋白(BM·F)的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植物血凝素(PHA)作用下分别于24,48及72h检测其培养液上清液的铁蛋白水平。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病人SF治疗前及复发时明显升高,完全缓解时下降或达正常水平。同期BM·F含量与SF含量呈高度正相关。而经PHA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产生铁蛋白量并不增多。提示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铁蛋白主要来自白血病细胞本身,BM·F水平可以反映骨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