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3个月前因咽部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侧扁桃体Ⅱ度大,考虑扁桃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无畏寒、发热、咽干、咽痛等症状。自诉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两便正常,体重无显著下降,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查体:面部左右对称无畸形,双侧颞下颌关节无疼痛、弹响及杂音,关节活动度正常,张口度及张口型正常,口内左侧腭舌弓、腭咽弓之间扁桃体窝可见明显扁桃体Ⅱ度大,且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筛选人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人牙髓干细胞,miRNAs芯片筛选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靶基因,实时定量PCR法对结果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人牙髓干细胞vimentin、nestin、GFAP和I型胶原4种细胞表型均表达;成脂诱导3周后细胞内有油红O染色阳性脂滴出现;成牙本质诱导可见钙结节形成;基因芯片结果显示,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2倍以上表达变化的miRNAs有6条,其中上调3条,下调3条。通过miRNA靶标预测工具预测靶基因,发现hsa-miR-633和hsa-miR-210有与牙髓干细胞分化相关的靶基因;real time-PCR验证hsa-miR-633和hsa-miR-210表达变化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结论:人牙髓干细胞经诱导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miRNAs表达谱具有显著变化,为牙髓干细胞分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提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电镜观察颌面部爆炸伤对耳蜗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犬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选用8号工程纸壳火引爆雷管致伤10只犬颌面部,造成重型颌面伤,分别于伤后1h和6h取伤侧耳蜗进行扫描电镜和投射电镜观察.结果致伤动物均有耳蜗和耳蜗神经明显超微结构变化,早期主要表现为毛细胞纤毛紊乱,耳蜗神经内结构水肿,线粒体变性,6h后变性改变广泛存在,纤毛脱落,常见鞘内结构溶解.结论颌面部爆炸伤对耳蜗超微结构损伤严重,但早期仍多为可逆性损伤,提出治疗中应强调早期救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4.
益口含漱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为口腔粘膜常见病,病因不明.发病率约10%,可单发或多发,容易复发,疼痛剧烈,临床治疗效果不佳[1].为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其疼痛症状,我科在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采用以茶多酚和甘草甜素为主要成份的益口含漱液(成都润兴消毒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30例重型ROU病人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面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口腔科联合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2007年7月收治且行面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的14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加上颌骨正中劈开显露6例,一侧上颌骨截骨外旋显露5例,颧骨、颧弓和下颌支截骨旋转显露3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访0.5~4a,评价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均达到良好的手术显露,术中及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9例良性肿瘤,无1例复发;5例恶性肿瘤中,1例术后1年复发,开颅二次手术后颅内感染死亡;生存1年以上1例,2年以上2例,3年以上1例。结论:面骨移位方式可以为颅底肿瘤的手术切除提供显露良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提高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探讨保留牙列和下颌骨的舌癌改良根治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保留牙列和下颌骨方式行舌癌根治术的13例T2期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患者面形、咬合、舌运动、语言和进食等情况,评价手术疗效和患者口腔功能状况。结果:随访3~23个月,1例患者肿瘤转移,其余12例患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术后均无咬合错乱,语言、咀嚼功能良好,面部对称无畸形。结论:保留牙列和下颌骨的舌癌改良根治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舌癌治疗效果并保存面形和口腔功能,但须选择相应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下牙槽神经缺失对血肿期骨痂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建立单纯下颌骨骨缺损和失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缺损动物模型,于术后1、2、3、5和7 d获取骨痂冰冻保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痂中TNF-α、IL-1和IL-6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骨缺损后1 d,实验组骨痂中TNF-α、IL-1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75.1%、68.3%、72.7%(P<0.05);骨缺损后2 d,实验组IL-1明显低于对照组,为对照组的75.5%,而TNF-α则高于对照组;骨缺损后3~7 d,TNF-α、IL-1和IL-6均呈下降趋势,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各时间点,实验组TNF-α mRNA表达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下颌骨骨缺损愈合初期,下牙槽神经缺失使神经介质分泌减少,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降低或延迟,对骨痂的正常愈合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Notch配体Delta1基因转导的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在裸鼠皮下牙本质的新生能力。方法以Delta1基因转染的第2代人DPSC作为实验组,空载体转染DPSC及单纯DPSC作为对照组,分别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复合物载体材料复合,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化诱导后3d制成细胞悬液,按5×10^7/ml接种于材料表面(100μl/块),体外培养48h。将细胞-材料复合物移植于8只SPF级8周龄BAL B/C-nu/nu雌性裸小鼠背部皮下,术后8周以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牙本质生成情况。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材料表面及其孔隙内大量细胞生长,表达明亮绿色荧光。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在载体材料的多孔间隙内大量增殖,细胞伸展良好,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而对照组载体内细胞数量则较少。体内移植实验组均可见牙本质-牙髓复合物形成,新生成牙本质样细胞牙本质涎磷蛋白表达阳性;对照组均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仅2块移植物有少量牙本质样物质形成。结论DPSC可作为Delta1基因的受体细胞,与nHAC复合后具有成牙本质能力。  相似文献   
109.
bFGF聚乳酸纳米微球对兔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成骨细胞一起培养,采用MTr法检测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成骨细胞中表达,并与单纯bFGF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bFGF—PLA—N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bFGF的效应。结论:制备的bFGF—PLA—Ns比单纯的bFGF有更为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在骨创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神经肽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选用35只中国大白兔,每只做双侧下颌骨骨折模型,一侧离断下牙槽神经 下颌骨骨折(实验侧),另一侧为单纯下颌骨骨折(对照侧),分别于骨折后第7,14,21,28,35天处死,取骨痂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侧在5个时相点均较对照侧新生骨小梁成熟度低,骨性骨痂在新生骨痂中比例明显偏低;骨痂中VIP着色明显浅于对照组,142、1、28d两组染色都较深,5周后减弱;各个时相点微血管密度也较对照组低。结论感觉神经参与了骨折愈合过程中早期骨组织的修复,神经损伤后影响骨痂内微血管密度的形成以及骨痂形成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