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制成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动物模型,并探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和强的松对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IEAg)在已致敏的豚鼠内淋巴囊(ES)局部免疫,并在免疫同时或免疫后使用环磷酰胺或强的松作试验性预防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ES局部免疫后的动物出现了针对CIEAg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造成了与梅尼埃病极其相似的膜迷路水肿等内耳病理改变,以及明显的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而使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IMIED)模型,并检测内耳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只豚鼠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对照组用PBS代替KLH免疫豚鼠;观察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听觉功能及内耳病理形态变化,并行酶免疫组化试验观察内耳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有7只动物(12耳)出现听损,且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较免疫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后内耳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豚鼠内耳有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内耳组织中无明显IFN-γ表达,实验组IFN-γ表达主要分布在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Corti器及蜗轴小血管周围。结论: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诱导并造成IMIED模型的成功率较高。正常豚鼠内耳中几乎没有IFN-γ表达,而在IMIED豚鼠内耳中IFN-γ有显著表达,提示IMIED发生发展可能与IFN-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雌性豚鼠子代内耳听觉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探讨内耳自身免疫因素与子代内耳听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IEAgs)免疫,造成雌性豚鼠ASNHL,妊娠后持续抗原强化免疫,对其所产子鼠进行相关指标测试和观察,包括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幅值和耳蜗微音器电位伪阈,血清抗CIEAgs抗体水平以及内耳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ASNHL雌鼠的子代36只中有18只(22耳)出现听力损伤,血清抗CIEAgs抗体增高,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数目减少,蜗螺旋管内炎性细胞浸润。结论:ASNHL所产子鼠可出现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和内耳病理损伤,其发生可能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44.
内窥镜技术在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内窥镜的方法及其在减少残瘤发生率中的价值。方法:常规乙状窦后径路切除听神经瘤(常规手术组)15例,乙状窦后径路加内窥镜检查切除听神经瘤(结合窥镜组)11例,比较其疗效。结果:常规手术组术后3例有残留肿瘤,而结合窥镜组均为阴性;术后听功能,前庭功能障碍发生率及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使用内窥镜操作方便,安全,未出现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并可防止或减少残留病灶及肿瘤复发的发生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等离子技术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以及 P物质(SP)能神经的病理变化.方法用等离子治疗仪切断 46例(切断组)PAR患者鼻腔的筛前神经,用计分法分别评定其疗效,并与不切断筛前神经的17例(不切断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切断组鼻粘膜SP能神经内P物质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的神经纤维的面积行定量测定并与非PAR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切断组计分值由治疗前的12.9, 降为治疗后的6.1,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不切断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纤维的面积在切断组治疗前与切断后之间,PAR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结论SP在PAR的发病中确实起一定作用,SP-IR阳性纤维在PAR患者的鼻粘膜内含量高于正常人,等离子切断筛前神经是治疗PAR的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同侧性19例,对侧性7例)DEH患者行临床观察、听觉功能测试、免疫学试验;并施以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经迷路-耳蜗神经切断术及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再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特异性抗体阳性:同侧性4例,对侧性l例;对侧性l例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阳性;同侧性l例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ll例药物治疗可控制眩晕发作,8例经行前庭神经切断术后眩晕消失,1例行对侧原发性聋耳鼓室成形术后眩晕消失,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1例自然缓解,1例经药物、免疫治疗及内淋巴囊引流术后无效。结论:导致先期耳聋的常见病因有突发性聋、脑膜炎、麻疹、乳突手术等;DEH与原发性聋的间隔期为1~34年。DEH症状较典型梅尼埃病更难控制。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本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张舒  谭长强  袁鹏 《眼科研究》2007,25(12):957-960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白内障(AIC)母兔所产子代晶状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学的变化,初步探讨母兔体内针对晶状体组织抗原免疫反应是否可以造成子代的晶状体损伤。方法同种晶状体抗原(HL—Ag)持续免疫孕家兔,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的混浊程度与密度,电脑验光仪测量母兔和子兔晶状体的调节力;并检测针对HL-Ag。的血清特异性免疫反应;采用火棉胶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晶状体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AIC母兔和非AIC母兔所产子兔中,部分(5/21,2/46)出现晶状体视觉功能损伤,并发现其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出现病理损伤。对照组母兔所产子代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经HL-Ag。免疫孕兔,无论是否造成AIC,其所产子代中部分可出现白内障,其晶状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极可能与针对晶状体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8.
紧密连接复合体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问,使相邻细胞紧靠在一起,主要起维持细胞极性和通透性屏障的作用。紧密连接复合体主要包括咬合蛋白(occlaudin)、闭合蛋白(claudin)和紧密黏附分子(junction adhesion moleucule)等成分,其中claudin-14是claudin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主要在耳蜗、角膜和扁桃体中表达,其基因突变或缺失与临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miR-137对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Hep-2细胞分为转染miR-137寡聚核苷酸组(A组)、转染无义序列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RT-PCR、MTT法、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技术评价各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生物学特征.结果 转染miR-137寡聚核苷酸后,Hep-2细胞中miR-137表达显著增加.与C组相比,A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抑制,miR-137寡聚核苷酸能够有效诱导Hep-2细胞周期阻滞在G1/G0期;A组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蛋白CDK4及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miR-137寡聚核苷酸能够显著抑制喉癌细胞Hep-2的增殖,miR-137是潜在的人喉癌细胞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和证实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积水(AIEH)患者鼓室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MP)或庆大霉素(GM)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诊断AIEH 62例,随机分为MP组29例和GM组33例。经鼓室内置入临时导管,隔日注射MP 2周或隔日注射GM 4次(出现听损者立即停止)。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进行听觉和前庭功能测定。结果:依据眩晕控制和听损改善评定标准,MP组和GM组有效率分别为69%和64%。52例膜迷路积水试验转变成阴性。两组优势偏向发生率明显减少,MP组管麻痹发生率亦明显减少。结论:鼓室内应用MP治疗AIEH具有与GM相似的效果。作为针对内耳自身免疫的病因学治疗药物,局部应用MP不仅能够较好地控制临床症状,而且有助于内耳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