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体液与细胞转移免疫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能否经体液和(或)细胞转移造成被动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AIMD),并了解针对内耳组织的特异性抗体和淋巴细胞到达内耳的途径,部位及其对内耳组织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AIMD模型动物的免疫球蛋白(IgG)行荧光标记,脾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行同位素标记,继而进行被动免疫(同时在内淋巴囊周围局部注射内耳抗原)。观察内耳听觉和前庭功能变化,不同部位组织中荧光聚集反应和同位素含量改变。结果:特异性抗体(IgG)首先到达血管纹和纳淋巴囊部位,特异性淋巴细胞则首先出现在内淋巴囊局部,内耳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发生与内耳组织中抗体(即荧光反应强度)及淋巴细胞含量(即CPM值)呈明显相关性。结论:体液和细胞转移免疫均可诱发出被动免疫性AIMD;内耳组织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和淋巴细胞可经过体循环到达内耳局部,抗体主要经血管纹和内淋巴囊部位造成内耳病变(包括膜迷路积水),而特异性淋巴细胞则主要通过内淋巴囊局部造成内耳免疫炎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聋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1) 65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听力减退分为听力减退 (hearingloss ,HL)组和听力正常 (hearingnormal,HN)组。 (2 )应用纯音测听法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检测 65例糖尿病患者并进行听力学分析。 (3 )继以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及临床生化等方法分别测定上述两组患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及其他相关项目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 )、胰岛细胞抗体 (ICA)、胰岛素抗体 (IAA)、胰岛B细胞功能及糖尿病相关指标。结果 :HL组为感音神经性聋 ,以高频损害为主 ,占 92 .85 % ,ABR检测提示为耳蜗性聋 ;胰岛自身抗体GADA、ICA和IAA的阳性率分别为 5 7.14 %、17.14 %和 8.5 7%。而HN组听力检查基本正常 ,上述 3种抗体的阳性率仅分别为 0、6.67%和 3 .3 3 % ;同时HL组胰岛B细胞功能及糖尿病相关指标均较HN组恶化。结论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间接引起听力损害的原因之一 ,胰岛自身抗体是否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损害听器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制成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动物模型,并探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和强的松对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rudeinnerearantigen,CIEAg)在已致敏的豚鼠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sac,ES)局部免疫,并在免疫同时或免疫后使用环磷酰胺或强的松作试验性预防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ES局部免疫后的动物出现了针对CIEAg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造成了与梅尼埃病极其相似的膜迷路水肿等内耳病理改变,以及明显的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各试验组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内耳组织损伤与功能障碍明显减轻。结论:ES局部免疫是一种有效的造成梅尼埃病的方法,部分梅尼埃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和强的松对其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4.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 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和证实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下CZB型聚焦超声治疗仪对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60例进行超声手术治疗,手术部位以下鼻甲表面和鼻中隔前上部为主,观察并记录术后7 d、1个月、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于术后1、2、3年进行定期随访,以数字评分法判定疗效.结果:术后7 d、1个月、6个月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3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失效患者逐渐增多,但均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AR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短期疗效显著,但如何提高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内镜下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 (selectivevestibularneurotomy,SVNT)治疗梅尼埃病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和比较常规乙状窦后径路SVNT(12例 )与乙状窦后径路内镜下SVNT(9例 )的两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听觉和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有 2例发生脑水肿 ,较术前平均听阈上升超过 15dB者 2例 ;平均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为 (2 9 0 0± 9 6 0 )d。内镜手术组较术前平均听阈上升超过 15dB者 2例 ;平均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为 (2 8 5 6± 7 91)d。术后 2年内常规手术组有 2例分别发作眩晕 1次和 4次 ,内镜手术组有 1例发作眩晕 2次。结论 乙状窦后径路SVNT作为目前普遍采用的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可较好地保存听觉功能和面神经完整性 ;术中应用内镜使该手术成为微创过程 ,可有效地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融入舒适护理模式缓解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法止痛。采用长海痛尺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记分;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局部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24h内发生出血。结论将耳穴贴压疗法融入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扁桃体术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证实针对内耳组织抗原特异性抗体通过胎盘可造成子鼠先天性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方法: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IEAgs)免疫豚鼠,造成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示其血清抗体水平升高,耳蜗电图(ECochG)示其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或)耳蜗微音器电位阈值或伪阈升高。取其血清(含特异性抗内耳组织抗原抗体)持续转移免疫妊娠豚鼠,采用ECochG测试被动免疫妊娠母鼠和子鼠的听觉功能,再采用颞骨火棉胶切片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观察内耳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出现听觉损伤的动物是:采用ASNHL模型动物血清被动免疫的8只妊娠母鼠中有5只(7耳)和其所产子鼠8只中有6只(10耳),采用非ASNHL模型动物血清免疫的妊娠豚鼠所产子鼠5只中有1只(2耳)。出现听力损失的被动免疫母鼠和子鼠内耳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为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和Rosenthal管中炎性细胞(以单个核细胞为主)浸润,部分动物出现膜迷路积水。结论:同种体液转移免疫可造成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变,子鼠产生听觉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母鼠所产生的特异性抗内耳组织抗原抗体经胎盘到达子鼠体内所致。  相似文献   
29.
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径路显微镜下内镜辅助血管减压术治疗MRI薄层扫描诊断的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3例经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而诊断的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患者,采用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隔离和消除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对听神经的密切接触与压迫。术前分别进行耳鸣频率和响度的客观测试,手术前后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等项测试和检查。结果:术后3例患者均自觉耳鸣消失,术前耳鸣频率范围为2~4kHz,响度为平均听闽上2.5~3.75dB,手术前后主客观听闻无明显变化;术前ABR显示中等强度刺激声测试之曲线波型重复性较差,术后I-V波的波间潜伏期较术前缩短;1例患者术前的前庭功能检查发现存在向患侧优势偏向,术后消失。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正常,未出现任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诊3~6个月未见耳鸣复发。结论: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是一种极为高效、准确的检查和诊断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段,对于诊断明确的该病患者,内镜辅助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项极为有价值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较之以往经典的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更为安全、清楚,创伤亦有所减小,并且未出现使用内镜而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或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2005年3~8月我们在江苏省进行WHO耳疾与听力减退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期间,进行了眩晕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眩晕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