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估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88例脑出血(CH),按其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将患者分为>19kPa组(35例)和≤19kPa(53例),按入院后2~6h内所控制的血压将患者分为MAP>16kPa组(53例)和≤16kPa组(35例)。结果:≤19kPa组(x~2=7.0,P<0.005)和≤16kPa(x~2=6.7,P<0.005)的病死率和重症率显著下降。结论:脑出血患者入院血压显著增高及入院后血压控制不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小脑卒中应用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s,BAEP)可提供中枢听觉神经通路机能状态的信息,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脑干受损后机能评价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小脑卒中的BAEP价值进行探讨。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43.
背景:胆固醇可使体外培养的神经元自身突触数量增加,囊泡数量及递质释放效能亦明显增高。目的:建立大鼠脑海马组织中微量胆固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观察胆固醇在大鼠脑海马发育和成熟中的作用一设计:重复测量实验。材料:实验于2004—01/06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学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乳鼠(出生24h内)、幼鼠(28~30d.体质量40~60g)和成鼠(90~100d,体质量200~250g)各10只。方法:大鼠在麻醉状态下断头取海马称重,制备匀浆,离心,过滤后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反相色谱柱(ZORBAX XDB C184.6*250mm5μm,Agilent),以乙腈-异丙醇(4:1)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08nm。VARIAN Prostar 325紫外检测器和美国VARIAN公司的LCWORKSTATl0N V6.2色谱数据处理系统检测和处理色谱数据,获得胆固醇色谱图。样品中胆固醇含量(mg/g)=10&;#215;0.996 5&;#215;样品中胆固醇的峰面积&;#215;标准胆固醇的含量(g/L)&;#247;标准胆固醇的峰面积主要观察指标:①乳鼠、幼鼠和成鼠脑海马胆固醇含量与其色谱峰面积的关系。(④乳鼠、幼鼠和成鼠脑海马胆固醇含量。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胆固醇含量在0.1323~2.6472g/L时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3)。②乳鼠、幼鼠和成鼠脑海马胆固醇含量:3组样品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92&;#177;0.03),(11.20&;#177;3.41),(12.91&;#177;1.25)mg/g,差别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中的微量胆固醇灵敏,特异性好,且分析时间短。在大鼠发育过程中,脑海马中胆固醇含量渐增,说明胆固醇对大鼠脑海马结构、功能的发育和成熟可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急性脑血管病肌酸激酶及其脑型同工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AE-sephadexA-50微型柱层析结合分光光度法测51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和20例正常人血清和脑脊液(CSF)肌酸激酶(CK)及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统称CK活性)。结果发现:中风组C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脑出血CK活性有高于脑梗塞的趋势。除血清中CK活性外,病程≤3d组CK活性高于>3d组(P<0.01)。病情重、病灶大者,CK活性较高。中风急性期,尤其病程3d内测血、CSF中CK活性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5.
我院1990年3月至8月,以新的复合解毒剂“解磷注射液”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2例,并从传统的救治方法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旧法对照组。现将新旧方法疗效比较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新法治疗组病例为我科1990年3月至8月收治的全部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旧法对照组为1989年同期病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及中毒程度方面具可比性,见表1。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脊髓型颈椎病(CSM)锥体束征的差异。方法纳入ALS和CSM患者各50例,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行头颈部MR、四肢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就诊时颈肩疼痛、舌肌萎缩、肌束颤动及病理征等临床征象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ALS组的首发症状以下肢无力和延髓麻痹为主,就诊时舌肌委缩、肌束颤动、跖反射消失出现率较高;而CSM组的首发症状以上肢无力为主,就诊时颈肩疼痛和巴宾斯基征、夏道克征、欧本海姆征等病理征的阳性率较高(P<0.01)。2组病例均有四肢肌无力、萎缩(CSM组下肢肌萎缩较少)、腱反射亢进、髌和踝阵挛、罗索里摩征及霍夫曼征(+)。结论 ALS和(2SM患者均可出现深反射亢进,但ALS患者的病理征阳性率远低于CSM,以巴宾斯基征的阳性率最低。  相似文献   
47.
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尚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甘露醇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40例急性脑梗塞,并于病程72h内(治疗前)及病程7、14、21、28d(治疗后)分别抽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ase,SOD)和过氧化脂质(lipidperoxide,LPO)水平。结果: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梗塞灶显著缩小。血中SOD及LP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01)。结论:脑梗塞早期应用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抗氧化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9.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在中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研究发现,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与中风诊断有关。中风时,血清和脑脊 液中CK—BB活性升高;以中风急性期、尤其是病程三天以内其活性升高最明显。此期间采集标本测定CK—BB活性有助于临床断中风范围、程度及预后,且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非损伤性疾病鉴别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0.
丹红注射剂对大鼠脑梗死灶周突触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步长倍通-丹红注射剂治疗后大鼠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120只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丹红、抑制、盐水和对照组,以横木行走试验评定运动功能,在5、10、15 d应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等的变化。结果大鼠运动功能10 d、15 d分别为丹红组(3.2±0.3)和(5.8±0.9)分,较对照组(1.8±0.5)和(2.6±0.8)分、抑制组(1.6±0.9)和(2.1±0.7)分高(P<0.01);电镜观察,10 d、15 d脑梗死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为(5.8±0.3)、(8.5±0.8)和突触数目(12.3±1.3)、(16.3±1.4)(个/八千倍视野)同步增多,两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梗死周边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突触素阳性信号密度值也在10 d、15 d高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结论用步长倍通-丹红注射剂治疗可使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加强突触重建和功能修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