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血清斑点杂交、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对100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的老年慢性乙肝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67%、96.67%、100%;在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7.78%、46.30%、51.85%;在抗-HBs、抗-HBc或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12.50%、18.75%。结论: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时,HBV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HBs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时HBV仍有复制。用杂交方法来判断PCR产物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2.
不同剂量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观察袁小珍,董惠卿,何世瑶,谭奕洲,黄伯衡,王淑珍,韩雅儒1991年6月,我们在广州地区对几所小学及幼儿园157名儿童进行重组痘苗病毒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试验,现总结报道如下。本次全程免后1及4个月抽血检查抗-...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ELISA法对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蛋白及HBV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52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96.2%和94.2%;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88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75.0%和69.3%;HBsAg和抗-HBc阳性者15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60.0%、53.5%;5例单独抗-HBc阳性者,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均40.0%。127例HBV-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9.4%(50/127)、93.7%(119/127);两者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50.6%(81/160)、94.4%(151/160)。Pre-S1蛋白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13,P<0.01);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re-S1蛋白阳性患者ALT和AST水平阴性者高,但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Pre-S1蛋白和HBV-DNA相关较大,能反映HBV复制,有可能作为体内HBV复制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SARS感染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某院20名患SARS的医务人员及445名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的505份血清标本进行SARS抗体检测,并设75名社区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20名临床确诊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35%(7/20),起病后3~4周阳性4/5例,5~8周阳性3/9例,9周后全部转阴性;IgG抗体阳性率95%(19/20),起病后3~5周阳性5/5例,6~9周阳性10/10例,18周阳性19/20例,且抗体滴度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为2.25%(10/445);75例对照者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1.33%。结论 患SARS的医务人员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SARS抗体阳性率与社区人员相比无差异(P=0.611);SARS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5.
游离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游离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HC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ELISA法同步检测抗-HCV和游离HCV核心抗原。结果:191例HCV感染者HCV-RNA的检出率为71·2%(136/191);抗-HCV的检出率为97·4%(186/191);游离HCV核心抗原的检出率为33·0%(63/191)。其中有2例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HCV-RNA和抗-HCV检测均阴性,但游离HCV核心抗原检测阳性;另有1例患者抗-HCV阴性,而游离HCV核心抗原阳性,经HCV-RNA证实为HCV感染。27例非HCV感染者HCV-RNA、抗-HCV和游离HCV核心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HCV核心抗原检测作为抗-HCV检验的补充试验对HCV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结果7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有18例检出TTV-DNA.TTV感染者病情有轻有重,表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及轻度慢性肝炎.结论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TTV的感染,并可能是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为急性或轻度慢性肝炎,组织学上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增生、汇管区炎症.TTV除血传播外,可能存在其它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7.
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垂直传播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患者体内SARS病毒抗体产生的规律及了解SARS病毒垂直传播的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4 3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5例SARS孕妇及她们的婴儿的血清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发病 10d内SARS病毒IgM/IgG抗体检出率较低 ,发病 10d后检出率较高。阳性率随发病时间而上升。在SARS病毒IgG的检测中 ,ELISA较IFA敏感 ;SARS患者母体血清及她们的婴儿脐血清的SARS IgG的滴度非常接近 ,3个月后母亲SARS IgG的滴度还维持在高水平 ,而婴儿的滴度下降较快。结论 IFA和ELISA均适合于SARS发病 10d后作为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 ,ELISA较IFA敏感 ;SARSIgG抗体能通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进入胎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1月一2009年12月住院的198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分析病理特征.结果 198例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134例(占67.68%).HBeAg阴性64例(占32.32%),除2l例(占10.61%)无肝脏病理改变外,其余肝脏组织学显示不同程度炎症(G)及纤维化(S)改变者占89.39%(177/198),其中G1占65.66%(130/198),G2占19.19%(38/198).G3占4.55%(9/198),≥G2共占23.74%(47/198);Sl占39.90%(79/198),S2占36.87%(73/198),s3占5.05%(10/198),S4占0.5l%(1/198),≥s2共占42.42%(84/198).男性组与女性组G、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30岁组G及S重于<30岁组(P<0.05).病程<10年组与≥10年组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S重于<10年组(P<0.05).按HBeAg分阳性组与阴性组,HBeAg阳性组以G1(占70.89%)、Sl(占47.01%)为多,而HBeAg阴性组以≥G2(占34.38%)、≥s2(占56.25%)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3.117,df=3,P=0.366;x.=5.579,dr=3,P=0.134);HBeAg阴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弓X2:0.921,dr=3,P=0.823;)(2=3.408,dr=3,P=0.492).结论 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损害程度要重于HBeAg阳性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性别无关.年龄≥30岁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重于<30岁组,病程≥10年组纤维化程度重于<10年组.年龄在30岁以上,病程超过10年的慢性HBV携带者应密切随访,及时进行肝活检,明确病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9.
20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追踪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SARS在医务人员中感染状况、抗体检测、临床和预后等特点.方法对该院2月份感染SARS的20名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抗体检测、肺功能检查.结果20名医务人员感染者中,男4例,女16例;医生8例,护士12例,平均年龄(26.8±6.0)岁;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潜伏期是1~13 d,常见潜伏期是2~6 d(14例),平均潜伏期(3.6±1.3)d,平均住院时间(26.1±11.5)d;该院一线工作人员231人,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是8.7%(20/231),治愈率是100%,无一例死亡.由于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得当,最近3个多月以来,该院未再有医务人员感染SARS.跟踪调查显示,20例医护人员预后良好,目前已全部恢复临床一线工作;19/20例(95.0%)肺功能检测完全恢复正常,1例通气功能轻度异常;抗体检测90.0%恢复期SARS抗体阳性,双份血清5/6例恢复期SARS抗体滴度升高,4/60例未感染一线人员抗体阳性.结论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一般SARS患者基本相同,我院医务人员的SARS感染率较低,临床治愈率高,追踪3个多月大多预后良好.目前的SARS抗体检测可以诊断大部分SARS患者,SARS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各类人群的SARS病毒抗体的检出情况及SARS患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各类人群的血清进行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SARS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是:SARS患者103/234;SARS疑似病例和有发热症状的其他病例10/127;正常体检人群1/90;其他疾病2/80;医院工作人员29/505.结论:SARS病毒IgM抗体消失较早,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持续时间较长是近期或曾经感染的标志.医院的SARS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