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52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42篇
  3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枢椎各结构的解剖学部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明确枢椎各结构的解剖部位。方法:对57例干燥成人标本进行观察与测量,对8例新鲜枢椎标本进行CT薄层扫描,寻找残存的C1-2椎体间连接痕迹。以此为依据,明确枢椎各结构的具体部位。对20例志愿者的枢椎CT三维重建以及MRI图像进行分析,验证前述结论。结果:枢椎前结构的前下方为一三角形的突起部分,皮质较厚,同典型颈椎的椎体相似;两侧的三角形突起与上关节突之间为皮质凹陷区域;CT扫描见枢椎上终板残留位于三角形突起的上厅1.2~1.8mm处,呈圆饼形跨越约1.8~2.4mm同齿突的下终板残留结合在一起。位于椎弓侧方的上下关节突间部分以横突孔后结节为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内倾角、上倾角大,后者小。前者外壁菲薄,多数有滋养血管孔存在,而后者内外侧皮质厚度较一致。结论:枢椎的椎体为位于前结构下方的三角形突起部分,椎弓根位于上关节突与椎体之间,椎弓侧方为上下关节突之间的连接部分,被横突孔后结节分为横突孔内界及峡部两个部分,后者为典型Hangman骨折的部位。  相似文献   
692.
<正>1病例资料男,23岁。因右下肢放射痛1个月伴双下肢乏力1周,症状加重伴双上肢乏力1 d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下肢疼痛,以大腿前侧明显,1周前出现行走乏力,在外院行腰椎间盘MRI检查示:腰4~腰5椎间盘膨隆,腰5~骶1椎间盘轻度向后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5~骶1),考虑患者神经受压明显,近期出现双下肢乏力,存在受压神经功能受损的可能,予腺苷钴胺口服改善神  相似文献   
693.
目的:建立负载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纳米球凝胶缓释系统,观察对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兔双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面缺损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凝胶组和纳米球凝胶组各9只.兔心脏采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将PRP加入透明质酸水凝胶中制成PRP凝胶.将PRP先负载到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相似文献   
694.
目的比较Hangman骨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侧方椎弓螺钉固定时椎板的骨折暴力和螺钉的拔出力。方法8例包含枢椎的新鲜颈椎标本利用计算机重建技术模拟寻找出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后,造成Ⅰ型Hangman骨折模型,分为单侧单纯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组(A组,2例4侧)、双侧单纯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组(B组,4例8侧)和单侧加垫圈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组(C组,2例4侧),钻入3.5mmAO皮质骨螺钉后进行螺钉拔出试验。结果A、B两组在螺钉拔出前均发生钉孔周围椎板骨质的凹陷或骨折,椎板骨折暴力分别为(11.58±3.18)kg(8.5~16.0kg)和(25.75±2.4)kg(22.5~28.3kg),螺钉拔出力分别为(29.65±3.89)kg(25.0~33.6kg)和(30.90±3.99)kg(26.8~38.0kg)。C组未见钉孔周围椎板骨折发生,螺钉拔出力为(33.83±4.20)kg(28.0~37.0kg)。结论在用侧方椎弓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时,AO皮质骨螺钉钉尾添加垫圈可使钉孔处椎板抗骨折暴力明显增强,大于螺钉的拔出力。单侧垫圈螺钉固定组的固定效果略优于双侧单纯皮质骨螺钉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5.
目的 观察点阵CO2 激光联合MEBO 治疗瘢痕皮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1) 动物实验:利用点阵CO2 激光治疗兔耳瘢痕模型后,创面分别采用MEBO 与四环素眼药膏治疗,对比观察创面愈合过程,用药过程中活检皮肤组织,经HE 染色,观察皮肤各层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19 和P63 的表达,观察瘢痕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 2) 临床应用:经点阵CO2 激光联合MEBO 治疗后24 h、4 d、7 d、14 d 进行P63 的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变化.结果 MEBO 治疗后创面愈合过程表现为再生复原程序,上皮组织增殖分化,结缔组织重新分布,形成明显的基底膜,治疗后第7 天创面再生出新的组织,真皮层组织结构接近于生理性组织结构,从而使瘢痕组织再生为生理性皮肤组织; 四环素眼膏治疗后创面愈合过程表现为创伤愈合程序,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杂乱增生,未生成基底膜,真皮层依然是纤维化组织,不能使瘢痕组织再生为生理性皮肤组织.结论 点阵CO2 激光联合MEBO 治疗瘢痕皮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6.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65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29例术后用弹力袜,36例口服法华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6d行双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扫描,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两种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共有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均来自弹力袜组,1例为前路手术,2例为后路手术。结论:小剂量口服法华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优于弹力袜(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年龄、体重、手术入路、手术时间、吸因史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7.
腰椎松质骨骨小梁高分辨率CT图像的计算机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定量分析脊柱骨质疏松的松质骨骨量的丢失。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23例高分辨率CT图像,进行特定的腰椎椎体横断面松质骨骨小梁高分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骨小梁的数量和形态参数与年龄显著相关;以55岁为界,大部分参数具有显著差异;提示骨小梁的横断面的形态有复杂趋于简单;骨小梁的连续性降低,孤立的骨小梁增加,而面积减小;最终使骨小梁在横断面上的累积面积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所提供的途径联系了目前的骨质疏松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实现了对个体患者骨小梁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98.
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分析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变化规律.结果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鞍区感觉、大小便、性功能的障碍,首发症状为感觉功能的障碍,继而出现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出现前BCR(bulbo-cavernosus-reflex)、ICR (ischio-cavernosus-reflex)等已有明显异常.影像学研究,大部分表现为多节段椎管狭窄.结论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机制是由于骶髓反射弧的广泛损害.马尾神经综合征分前期、早期、中期、晚期.电生理改变和鞍区感觉功能的改变是早期诊断的指标.在前期、早期诊断马尾神经综合征称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99.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史规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规律,评价自然史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综合分析1 263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自然史,将其演变方式归纳为5型,Ⅰ~Ⅳ型为起病轻者,其中Ⅱ~Ⅳ型无论是否经过稳定期,最后均出现恶化,Ⅰ型长期保持稳定,随访期内无恶化倾向或结果,Ⅴ型为突然严重起病,无法缓解者.结果Ⅰ型137例(10.88%),Ⅱ型534例(42.31%),Ⅲ型96例(7.57%),Ⅳ型407例(32.24%),Ⅴ型89例(7.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仅少数长期处于良性稳定状态,该病多数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结果将造成更加严重的脊髓损害.下肢麻木、行走缓慢、步态异常、手臂麻木、精细动作障碍等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要点.  相似文献   
700.
目的 通过观察腺苷预处理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程度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变化,探讨腺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及假手术组、模型组、腺苷组各25只。模型组和腺苷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腺苷组造模前连续3 d腹腔注射腺苷(1.5 mg/kg)溶液2 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造模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术中不插入线栓,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于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神经功能,进行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采用TUNEL染色观察脑细胞凋亡情况;分别于再灌注后6、12、24、48 h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的IL-1β、IL-6,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的COX-2。结果 腺苷组、模型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及脑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腺苷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及脑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腺苷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IL-6、COX-2表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腺苷组IL-1β、IL-6、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