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索透明质酸中耳应用对内耳的影响,以26只健康豚鼠于左耳用2%透明质酸圆窗灌注前和灌注后5、14、28天检测前庭和听觉功能,并行基底膜铺片及颞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发现2%透明质酸圆窗灌注后5天,滤波短声0.25~10kHz诱发的听神经动作电位(AP)阈值均提高(P<0.05),术后14天在1、2、4kHzAP阈值明显改善(P<0.05),术后28天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灌注前后ENG眼震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耳蜗Corti器和前庭终器组织学检查无明显损害。结论:2%透明质酸圆窗灌注对内耳听觉功能有暂时性影响,未见内耳组织学改变,透明质酸具有缓慢渗透脱水作用,可作为药物缓释体用于中耳及内耳手术。  相似文献   
62.
感音神经性聋氧化损伤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感音神经性聋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聋、药物性聋、噪声性聋及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迄今为止,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目前已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耳蜗氧化损伤理论。许多研究表明老年性聋、药物性聋及噪声性聋都与耳蜗的氧化损伤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综述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3.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头颈部少见肿瘤--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选择及转归。方法:报告3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纤维增生性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生物学呈局部浸润性和破坏性生长;②病理学表现为细胞中心和胶原周围成纤维细胞单克隆增生,由分化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组成,缺乏恶性的细胞学特征和有丝分裂相,电镜示丰富的胶原网包绕多形态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波形蛋白和肌动蛋白阳性;③手术是主要治疗措施,多数病例需多次手术,术后复发率可高达70%,常需配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④1例接受3次手术仍复发,另2例手术后随访3-6个月未复发。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纤维增生性肿瘤,头颈部少见;以手术治疗为主,有高度复发倾向,但预后较好;对于复发或难以完整切除的病例,常需配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在耳聋基因功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建立酵母双杂交实验技术,探讨第三代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第三代MATCHMAKER GALA酵母双杂交系统,以最常见的耳聋基因GJB2(Cx26)为诱饵,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猎物,钓取Cx2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阳性克隆,DNA测序阳性克隆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胎脑文库筛选到Cx26互作蛋白的56个阳性克隆,对其中26个克隆分析认定为11个独立克隆,DNA测序发现3个克隆是已克隆基因,8个克隆是新基因序列。结论第三代MATCHMAKER GALA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筛选Cx26相互作用蛋白质的一个可靠的实验手段,酵母双杂交技术可用于耳聋基因的蛋白质功能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5.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15例难治性梅尼埃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首次2.5mg,15min后再注射2.5mg,患耳朝上,平卧30min,第2天再注射2次(每次2.5mg)。第2~4周每周注药2.5mg,总量17.5mg。检测眩晕、听力及耳鸣变化。结果:15例平均随访18个月,眩晕完全控制10例,明显减轻2例,3例眩晕复发,分别再注药2~3次,眩晕控制。耳鸣消失5例,减轻5例,不变5例。听力增进20~30dB 10例,不变5例。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梅尼埃病能有效控制眩晕,改善耳鸣。可避免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费用低,眩晕复发可重复进行注射,可作为手术治疗前的梯级治疗,也可用于双侧梅尼埃病及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  相似文献   
66.
67.
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方法和基因治疗的策略,综述了头颈部基因治疗的体外和体内实验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头颈癌基因治疗以后的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喉结核今昔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抗结核化疗以来喉结核已不多见,尤其是此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特征与过去描述的典型喉结核已有很大差别。因此它不易被人们所识别,致使不少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以便提醒同道的注意。【发病率】40年前喉结核的发病率相当高。正如Thompson(1924)所说,“没有一种特异性喉部感染性疾病象喉结核那样常见”。据估计在英格兰和威尔斯的发病率超过总人口的1/1000,且预后差,近70%死亡。肺结核的病人中30~40%有喉结核。早期肺结核中有喉结核者为5~12%;中晚期肺结核中为26%;晚期肺结核中为37~45%。在结核病人的尸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stathmin基因和蛋白质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一步认识喉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的38例喉鳞癌患者,术中从肿瘤中心部位取癌组织(实验组),在肿瘤边缘外1.0cm部位取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38例患者的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tathmin基因mRNA在3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经半定量分析,stathmin 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t=9.655,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stathmin蛋白在26例(26/38,68.4%)患者的喉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在13例(13/38,34.2%)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呈弱阳性表达;stathm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x2=8.901,P<0.05).同时发现,stathm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stathm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Ⅲ期和Ⅳ期喉癌组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病例组(t=6.284,x2=5.810,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9.350,x2=6.923,P<0.05).结论 stathmin基因和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中晚期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喉鳞癌,并且与颈淋巴转移有关.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均有密切关系,并可能与喉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0.
丹参对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丹参对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择蒙古沙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庆大霉素组(GM组);(2)庆大霉素+丹参保护组(GD组);(3)对照组(NS组),每组10只。GM组和GD组臂部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50mg/kg/d,GD组同时注射丹参1g/kg/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ml/d,连续用药14d后观察耳蜗的形态和功能,结果 GM组耳蜗功能和结构损害严重,GD组耳蜗功能和结构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