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谢静涛  唐晋  吴岚 《中医教育》2007,26(6):23-25
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校生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初步构建了该专业在校生社会实践的3个阶段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因个案咨询对教师在教学过程示范、指导作用的障碍,缓解了教师带教难与学生见、实习少的矛盾。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以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配合教学目的的实现,以提高学生专业应用素质为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8年后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892名汶川地震四川10个受灾市(县)的15~23岁青少年作为被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SCL-90)和事件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并将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处理。结果 16.8%的地震灾区青少年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地震灾区青少年scl-90各因子得分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恐怖、躯体化因子上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地震时是否被困者和对救灾是否满意者在闯入、回避、高警觉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回避因子得分上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汶川地震灾8年后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有必要对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进行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3.
藏象学说是中医的理论核心,脾脏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脾脏藏情主要是指脾藏意主思而言,其命题早在《内经》[1,2]中已提出。脾脏在情志的产生、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笔者整理"脾藏意"、"脾主思"、"思伤脾"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旨在对脾与情志相关的藏象理论进行初步解析,以期找到健脾作为中医治疗情志相关疾病主要治法之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饥饿程度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的饥饿程度对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A-G组分别饥饿处理6、18、24、30、36、42 h,H组饱食处理作为对照组,应用Morris水迷宫对SD雄性大鼠进行行为训练,评价其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1)A-G组不同饥饿处理的各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潜伏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饥饿24 h组VS对照组(22.58±4.44)s VS(29.23±6.81)s,P<0.01;饥饿36 h组VS对照组(35.58±4.89)s VS (29.23±6.81)s, P<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原平台次数,饥饿24 h组VS对照组:(3.18±0.72)次 VS (2.33±0.67)次,P<0.05;饥饿42 h组VS对照组:(1.64±0.64)次 VS (2.33±0.67)次,P<0.05,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样,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也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饥饿24 h 组VS 对照组(40.06±3.65)% VS (33.64±4.55)%,P<0.05;饥饿42 h 组 VS 对照组(26.70±4.50)% VS (33.64±4.55)%,P<0.05。(2)上述实验结束后的G组连续饥饿处理42 h定位航行实验的潜伏期呈现减小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连续饥饿处理时间6 h VS连续饥饿处理时间24 h(28.74±5.24)s VS (20.88±4.3)s,P<0.01;连续饥饿处理时间6 h VS连续饥饿处理时间30 h(28.74±5.24)s VS (19.97±6.14)s,P<0.01。结论短期的饥饿(18 h和24 h)有助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长期的饥饿(36 h和42 h)处理使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