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1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目的使用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观察其疼痛程度的疗效,观察红外皮温下的患者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疗前后的温差状况。方法纳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普通针刺,30min/次,1次/d,持续治疗两周;试验组用背俞温针灸法,30min/次,1次/d,持续治疗两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胃脘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应穴位的红外皮温。结果两组患者的胃脘部疼痛程度均有改善;但红外皮温对比显示,试验组患者观察的穴位温度上升幅度较对照组高。结论背俞温针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302.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Chid-Pugh分级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id-Pugh分级为A级的人数占比为60.00%(18/30),高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及TBIL水平分别为(68.9±13.2)U/L、(49.3±5.0)μ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12.7±13.5)U/L、(61.4±5.4)μ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修复肠道黏膜屏障以及减轻内毒素血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303.
304.
目的:比较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辅以手工及其他方式,检索中外各大数据库及相关期刊建库(或建刊)至2017年3月有关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随机对照性文献,两位评价员独立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3进行质量评价标准后,对纳入的结果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文献20篇,累计病例4801例;Meta分析显示:与包皮环切吻合器相比,包皮环切缝合器术后疼痛评分(WMD=0.05,95%CI:0.00~0.11,P0.00001)、术后外观满意度(OR=4.23,95%CI:3.01~5.95,P0.00001)、愈合时间(WMD=-9.30,95%CI:-11.01~-7.59,P0.00001)、术后迟发出血(OR=4.28,95%CI:1.66~11.02,P=0.003)、术后感染(OR=0.16,95%CI:0.08~0.34,P0.00001)、术后水肿(OR=0.17,95%CI:0.10~0.29,P0.00001)、术后伤口裂开(OR=0.15,95%CI:0.08~0.26,P0.00001)等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WMD=-0.38,95%CI:-1.05~0.29,P=0.27)、术中出血量(WMD=0.05,95%CI:0.00~0.11,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包皮环切吻合器相比,应用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评分低,术后外观满意度高,术后水肿、感染、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纳入的文章存在异质性,本结论可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05.
目的:探讨阴茎负压吸引(VED)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口服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DE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他达拉非片5mg口服,每晚1次,8周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真空阴茎负压吸引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的IIEF-5评分、性生活日志(Sexual Encounter Profile,SEP)中的SEP-Q2(successful penetration)、SEP-Q3(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tercourse)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IEF-5评分、插入成功率及性交成功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IIEF-5评分治疗前、治疗结束分别为(11.61±2.89)、(20.85±2.18),对照组IIEF-5评分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为(11.38±3.15)、(17.40±2.64),治疗后插入成功率(SEP-Q2)两组分别为62.9%、91.4%,性交成功率(SEP-Q3)两组分别为60%、91.4%,联合治疗组相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真空负压吸引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口服治疗糖尿病性E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联合心理疗法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8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90例给予中药合剂治疗,治疗组90例给予中药合剂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生存质量评分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病人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与治疗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合剂联合心理治疗在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7.
运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名疑患小肠疾病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进镜方式,全部患者采用国产丙泊芬及芬太尼联合麻醉,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主要术后并发症,记录并分析患者的症状、小肠镜检查情况、其他检查情况、病理结果、最后诊断。结果本组24名患者的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2.5%;共检出疾病类型8种,其中小肠血管畸形3例、空肠间质瘤2例、空肠淋巴瘤1例、空肠腺癌2例、小肠寄生虫病2例、小肠憩室2例、回肠双腔畸形1例、小肠息肉2例。结论运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8.
309.
目的 对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的可信度进行再评价,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1日。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运用AMSTAR2量表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同时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最终纳入8篇系统评价,所有系统评价均对原始研究进行了偏倚风险评估;AMSTAR2评分显示,4篇为低质量,4篇为极低质量;GRADE评级结果显示,所有结局指标中8个为高等级,11个为中等级,11个为低级,2个为极低级。结论 目前中药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但其结局指标的可靠程度相对较高,可供指南撰写者和临床证据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310.
脏腑经络枢机失衡所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相关,脾胃为气机之枢纽,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能量,而任督统诸身之阴阳,构成人体最大的脏腑经络交感循环系统,故任督二气之交感平衡是脾胃枢机条衡的原动力;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消化道动力之枢纽,可以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改善消化道动力。故本文以脏腑经络枢机之枢转驱动ICC线粒体能量平衡的“以枢调枢”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GERD“任督二脉枢机失衡-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以及“ICC线粒体自噬障碍-ICC起搏与传导功能失常-消化道动力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并阐释基于“以枢调枢”创立的中药复方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GERD的可行性,有助于实现“以枢调枢”理论的微观化、具体化及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并为GERD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