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湖南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
皮肌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以皮肤和肌肉的炎症为主要表现,伴发恶性肿瘤的概率高.为了探讨湖南地区皮肌炎合并肿瘤的情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0年~1998年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某些实验室指标或临床经验印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评估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m-blot法检测健康人皮肤、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组织中HMGB-1表达.结果 健康人皮肤组织HMGB-1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胞核中.DLE患者皮损区HMGB-1主要表达于真皮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MGB-1仍为核表达,但阳性表达细胞的百分比较健康人减少(t=11.315.P<0.01);非皮损区HMGB-1表达的部位仍为细胞核表达且阳件细胞百分比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MGB-1蛋白表达总量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1,P>0.05);SLE患者皮损中除真皮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仍为阳性表达外,皮损区细胞外及表皮细胞质出现HMGB-1阳性表达,而表皮HMGB-1核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低于DLE患者(t=6.821,P<0.01),非皮损区HMGB-1的表达部位及附性细胞百分比与健康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B-1表达总量分别较健康人及DLE患者显著上调(t=15.494,P<0.01;t=13.221,P<0.01),且其表达强度与SLEDAI及尿蛋白升高相关(r=0.565,P<0.01;OR=1.027,P<0.05).结论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HMGB-1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改变,存在亚细胞移位且表达强度增强,提示HMGB-1可能参与红斑狼疮的炎症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与人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方法 收集55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皮肤标本,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0岁)、中年组(30~45岁)和老年组(>55岁),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每例皮肤组织中AQ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AQP3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皮肤中AQP3 mKNA、蛋白的表达量较青年组和中年组均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 AQP3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皮肤自然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中部反复潮红、红斑。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为此,组织部分专家在《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的基础上制定本指南,新版指南提出了分部位诊断标准,希望能进一步规范我国玫瑰痤疮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7.
白藜芦醇对UVA致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UVA照射后HaCaT细胞的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J/cm^2 UVA照射HaCaT细胞后,分别加入0.01mmol/L和0.1mmol/L的白藜芦醇进行干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与UVA照射组,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羟胺法、比色法、TBA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白藜芦醇能提高UVA照射后HaCaT细胞增殖能力、细胞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或降低(P〈0.05)。电镜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减轻UVA对HaCaT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白藜芦醇能减轻UVA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超微结构和氧化功能的损伤,并有随剂量依赖性增加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提高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8.
Reiter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5岁。因眼睛红、尿频、尿急、尿痛、关节肿痛伴发热10d,于2004年7月31日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眼充血。次日出现双膝关节肿胀、疼痛,以及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及支持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缓解,眼充血稍有好转,仍持续发热,体温最高达40℃。为进一步诊澡遂入我院治疗。否认有性生活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9.
玫瑰痤疮是一种面中部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醉酒状”面容,自觉灼热、刺痛及干燥等,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不良的精神及心理因素已证实参与玫瑰痤疮的发生和发展,二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该文就玫瑰痤疮相关的精神及神经因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玫瑰痤疮精神神经因素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264例多重耐药支原体株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我们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5年1~12月的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中挑选出对4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的支原体株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药敏情况,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