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利用体外脂肪变性的模型,探讨不同自由脂肪酸(FFA)的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DAPI棱染剂和借助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检测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在不同脂肪酸在不同时间后(12h、24h、48h)TG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以及Z-VAD-FMK在不同时间对棕榈酸(PA)诱导的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亚油酸(LA)组、油酸(OA)组在各时间段的TG的积累高于PA组,但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低于PA组,并呈时间依赖性。加入Z—VAD-FMK后PA导致的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性降低。结论棕桐酸以Caspase3蛋白酶依赖的方式诱导脂凋亡。油酸和亚油酸通过形成甘油三酯。防止肝细胞脂凋亡。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以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正常组则相应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于造模前2 h予以罗格列酮灌胃,正常组和对照组则相应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各组小鼠24 h存活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病变程度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天冬氨酸特异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肝细胞以变性为主,未见明显坏死;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D-GalN/LPS小鼠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可改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下调TNF-α、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肝肾综合征(HRS)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同期住院的25例有HRS并发症和32例无HRS并发症的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液中PAF,内毒素(LPS)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肌酐等指标,分析PAF,LPS水平与肝、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并发HRS的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PAF,LPS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无HRS并发症的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PAF与LPS,PTA,总胆红素及肌酐水平呈直线相关。结论:PAF与HRS形成有关;形成机制可能是通过PAF介导LPS所致;PAF水平对肝衰竭患者HRS的发生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5.
干扰素α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以HepG2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d收集培养上清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 实验第3d及第6d,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及病毒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9d,各实验组HBsAg及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为500 IU/ml抑制作用达最大。结论 干扰素在实验浓度下可抑制HepG2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具有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甲胎蛋白(AFP)主要由胎儿卵黄囊和肝脏产生,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较灵敏的指标。肝细胞坏死后再生的肝细胞亦产生AFP。本文旨在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升高能否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以及AFP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0年7月-200  相似文献   
67.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TTVDNA ,收集TTVDNA阳性病例 5 2例 ,其中献血员 4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32例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2 5± 0 .5 0 ,1.6 0± 0 .5 5 ,3.36± 1.36 ,4 .5 9± 1.83;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其他组 (P <0 .0 5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 <0 .0 5 )。结论 :TTV存在基因变异 ,TTV基因变异株的复杂性或称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与HBV感染者重叠感染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8.
构建实习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改革及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要求,我们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为主导,同时狠抓了医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因为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新时代医学高素质人材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逻辑思维、技能操作、科研能力、创新意识、提高人才质量的有力保证。本教研室为培养学生有较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临床技能,能独立、安全、有效地处理临床常见和多发传染病,遂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69.
霉酚酸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霉酚酸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霉酚酸或拉米夫定,或霉酚酸加拉米夫定共培养,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液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HBVmRNA水平。结果霉酚酸单独应用时,浓度2~250μg/ml无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当浓度达1250μg/ml时,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1~2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拉米夫定5μ/ml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3~4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霉酚酸和拉米夫定合用时,可显著增强后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其中浓度10μg/ml时效果最明显。结论霉酚酸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并可增强拉米夫定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0.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旨在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