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治疗儿童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烧伤患儿,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碘伏纱布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复合溶菌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过敏反应全部呈现阴性,没有阳性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率达到48.0%;对照组患儿过敏反应呈现阴性率达到84.0%,细菌培养阳性率达到7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观察两组患儿烧伤面愈合时间,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约为(10.2±2.4)d,对照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约为(15.0±3.8)d,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溶菌酶能够有效治疗儿童烧伤,治疗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儿童烧伤的首选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粤东地区930例唇腭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先天性唇腭裂的患病状况与特点,探讨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2004年问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行动组织的“美纯行动”及于我院行唇腭裂手术930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唇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单侧唇裂伴腭裂,双侧唇裂伴腭裂及单侧唇裂为主,分别为33.98%,23.23%与29.02%,单纯的腭裂及单纯的双侧唇裂较少。双侧唇裂与双侧唇腭裂男女问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左比右多见。唇腭裂畸形与患者的胎次关系中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第四胎以上的构成比分别为23.17%,33.10%,16.93%,14.77%,11.91%,但各种类型的唇腭裂畸形均与患者的胎次无显著性差异。母亲妊娠前3个月所接触的风险因素中共有226例(24.30%)。结论唇腭裂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因素、药物影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单侧唇裂患儿术前唇鼻形态的数据资料,根据唇鼻畸形特征设计手术修复方案,通过术后临床观察,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单侧唇裂患儿85例,分为单侧完全性唇裂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组。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测量裂隙两侧唇长、唇高、人中嵴高度、鼻底宽度和鼻小柱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来比较各组患儿裂隙两侧测量值的差异。结果单侧唇裂患儿术前裂隙两侧唇鼻部各项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术后随访表明,两组1岁以内患儿在健一患侧唇长和鼻底宽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裂隙侧唇长较健侧小,鼻底宽度较健侧大。完全性唇裂组患儿术后半年患侧鼻小柱高度小于健侧。1~2岁患儿在健一患侧唇长、唇高、人中嵴高度、鼻底宽度和鼻小柱高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单侧唇裂患儿唇长、唇高、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和人中嵴高度,对术前手术设计和术后对称性评估有很大的帮助。短期随访表明,1岁以内单侧唇裂患儿患侧唇长变短,鼻底增宽,在今后的唇裂修复中,需要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Ⅲ度唇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Ⅲ度唇裂的效果. 方法采用改良的MillardⅡ术式(即MillardⅡ加沟状线上方的微小三角瓣法),对135例单侧Ⅲ度唇裂患者行修复整形.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月~2年.双侧唇高一致,唇弓饱满,红唇圆滑,外形好. 结论改良Millard术式可修复严重的Ⅲ度单侧唇裂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将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并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的临床效果,为手足创面修复寻找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手足创面患者26例行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8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术后手足移植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血管痉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26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皮瓣坏死情况。所有患者在16周后受区有明显感觉,前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血管痉挛情况在1周后全部消失,前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不但手术安全稳定,还降低了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皮瓣成活率,整个手术过程安全简单,是治疗手足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3转染NIH3T3成纤维细胞的稳定表达系统,研究转基因TGFβ3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和G418细胞筛选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3质粒导入NIH3T3成纤维细胞,应用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hTGFβ3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经相差显微镜形态观察及四唑蓝比色实验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在10株转染和经G418反复筛选的NIH3T3成纤维细胞系中,有7株hTGFβ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其余3株细胞相对较弱或者没有表达。TGFβ3转基因稳定表达的NIH3T3成纤维细胞系的生长增殖明显减缓(P<0.05)。结论pcDNA3.1(-)TGFβ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成纤维细胞的稳定表达系统构建成功,转基因hTGFβ3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许金华  彭立红  谢思田  毛小炎 《河北医学》2009,15(11):1345-1346
目的:需要修复较大范围的皮肤缺损,而且从色泽及外观程度都与缺损周围的皮肤近似或一致。方法: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容量,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转移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结果:加强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措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组15例患者均按期完成手术,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腭裂Furlow术后瘘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3例腭裂修复术后瘘的发生率和可能影响瘘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腭裂类型、裂隙的程度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总瘘孔率为18.86%(10/53),瘘孔率最高为硬腭前部(64%),其次为软硬腭交界处及硬腭部(分别为18%),瘘孔率最低为软腭区域(0%)(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单侧完全性腭裂组(UCCLP,24%)和双侧完全性腭裂组(BCCLP,36.7%)瘘发生率高于硬软腭裂组(HSCP,0%)和软腭裂组(SCP,0%),但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完全性腭裂组瘘的发生率高于不完全性腭裂组(P〈0.05)。结论:腭裂术后腭瘘的发生与腭裂的类型有关,Furlow术式修复腭裂可减少软腭、软硬腭交界处的腭瘘发生率。但相对的有增加完全性腭裂硬腭前部腭瘘发生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拇指背皮神经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用拇指背皮神经皮瓣(2.0 cm×2.5 cm~2.5 cm×5.0 cm)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8例。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修复区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拇指背皮神经皮瓣血供丰富,切取方法简单,能有效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的可行性创造条件,从而为转化生长因子(TGF)83转基因治疗创面与病理性瘢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并鉴定pcDNA3.1(-)-hTGFβ3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amlne^TM 2000介导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GFβ3 mRNA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GFβ3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Hind Ⅲ酶切,电泳后显示1253hp的hTGFβ3目的片段和5.40kb的pcDNA3.1(-)载体片段,测序证实酶切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TGFβ3全长序列相同,证实pcDNA3.1(-)-hTGFβ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RT-PCR检测了hTGFβ3在转录水平mRNA的表达情况,表明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hTGFβ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能在NIH3T3成纤维细胞中表达hTGFβ3 mRNA,为其在创面与病理性瘢痕的转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