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运用红外光谱(NIRS)技术快速测定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方法?采用GC测定101份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采集其NIRS图,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砂仁中乙酸龙脑酯的定量分析模型的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和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92?59、0.014?5和0.071?4;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16?7。结论?NIRS简便准确,可用于砂仁中乙酸龙脑酯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香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结合4种化学成分含量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香附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集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A)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用药规格的香附药材进行区分比较。利用HPLC法测定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木犀草素和阿魏酸的含量。结果 CA和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香附均可单独聚为一类,而浙江金华与其他产地香附差异最大,河南尉氏香附综合得分最高,质量较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OPLS-DA)结果显示,指纹图谱中13号峰(α-香附酮)、10号峰(香附烯酮)和14号峰是不同产地间香附质量产生差异的主要成分。广东湛江和浙江金华香附中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含量较为接近,香附烯酮含量远大于河南香附,α-香附酮含量远小于河南香附;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离体培养中诱导材料对盾叶薯蓣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材料诱导的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薯蓣皂苷元含量高的材料诱导的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一般也较高;相同材料诱导的再生植株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 盾叶薯蓣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要获得薯蓣皂苷元含量不低于2%的皂苷工业原料,选择薯蓣皂苷元含量高的种质引种和培育优良品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索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磺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BHSO3MIm]CF3SO3)作为催化剂在薯蓣皂苷元制备中的应用。方法 以盾叶薯蓣提取粗皂苷为原料、[BHSO3MIm]CF3SO3为催化剂,水解制备薯蓣皂苷元。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子液体用量、溶剂体积进行考察,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进行12次循环实验,考察该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结果 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5.17 h、离子液体用量2.56 g、水溶剂体积6 mL,在该条件下薯蓣皂苷元产率为12.99%。该离子液体循环6次时,循环效率为82.70%,循环10次时循环效率降至58.12%。结论 在薯蓣皂苷元制备过程中,[BHSO3MIm]CF3SO3作为酸催化剂,表现出了水解效率高、性能稳定、易于回收、循环使用性能良好等优势,具备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地黄-玉米间作模式下地黄根际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特征,筛选间作玉米下地黄根际土壤中特殊的信号物质,为地黄连作障碍中化感物质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本实验以7~10月份玉米间作及地黄单作模式下的地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乙酸乙酯部位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应用SIMCA 14.1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筛选2种模式下挥发性有机物中潜在的差异成分。结果 间作及单作模式下地黄根际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主要为烃类、醇类、酯类、酮类、酰胺类、酸类等物质,其中间作模式下烃类、酯类、酰胺类成分的平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8.46%,32.15%,5.42%,而单作模式下则分别为37.27%,36.11%,21.13%;PCA与HCA分析结果表明间作与单作两种模式下根际土壤乙酸乙酯部位的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可以明显地被分为两类;基于OPLS-DA分析的潜在差异成分筛选结果表明,从两种模式下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Z)-9-油酸酰胺,间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2-丙基戊基)二酯,正二十六烷,二十八烷,正二十一烷等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的几种挥发性有机物。结论 地黄-玉米间作模式对地黄根际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一定的影响,筛选到的几种差异成分对地黄生长及质量特征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
目的:准确、快速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方法: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薯蓣皂苷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运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薯蓣皂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乙腈-水(45∶55),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最优提取条件为药材称取量2g,用80%乙醇超声提取40min。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及检测条件能快速准确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87.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文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分析化学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HPLC-ELSD测定盾叶薯蓣中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盾叶薯蓣中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Dikma C18色谱柱(4.6 mn×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0 mL· 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60℃,气压4.5 kPa.结果:伪原薯蓣皂苷在10 ~40 μg(r =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7% (RSD 1.6%,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盾叶薯蓣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通过组织培养,分别用秋水仙素和Co60射线处理盾叶薯蓣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获得盾叶薯蓣四倍体和辐射株系,并分别对其试管苗和部分株系一年生田间苗根茎中的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经诱导获得的大部分四倍体和辐射株系试管苗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都超过了二倍体株系;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一年生苗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辐照株系试管苗与一年生苗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但整体看,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高的试管苗在田间生长1年后,薯蓣皂苷元含量一般也较高。结论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利用多倍体和辐射诱变育种来改善盾叶薯蓣的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在《中药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根据要讲述的相关内容,选择适当案例,科学设计,教师进行初步讲解,同时根据案例提出系列问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本章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