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天津市1例输入性基孔肯亚病毒(CHIKV)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与进化,为CHIKV的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月4日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集的血清标本200 μl提取核酸,设计叠瓦式引物扩增CHIKV基因组全长,然后利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本研究的CH...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基于非靶标血清代谢组学探讨桔梗预防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和桔梗组, 每组6只。给药干预7 d后, 除空白组外, 其余小鼠气管滴注脂多糖(LPS)3 mg·kg-1建立ALI模型, 测定各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和炎性因子水平的表达情况; 收集小鼠血清, 采用GC-MS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质谱检测, 应用PCA进行血清代谢轮廓的比较, 运用Metaboanalyst 5.0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的肺部病理情况严重, 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 < 0.05), 阳性药组和桔梗组较模型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有一定的改善, 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 < 0.01)。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 空白组和模型组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的差异, 阳性药组和桔梗组的代谢轮廓趋近正常组。结论  桔梗对ALI小鼠的炎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回调多种血清代谢物的含量及调控多条代谢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3.
本工作采用Ca3(PO4)2DNA共沉淀法,将含有编码SV40病毒早期基因的pSG5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人甲状腺上皮细胞。在重复进行的12次转染中,有1次细胞生存达200d,传了26代。检测证实,转染后的细胞仍能保持少量T4的分泌和Tg的合成;细胞经长期培养后形态无异常,G带染色正常,对裸鼠无致瘤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长期培养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多发性肺内结石并左肺上叶不张一例茅乃权祝家兴左传田谢彤患者,女,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入院,入院前曾抗炎治疗近2个月无好转。体检:一般情况好,左肺上野呼吸音稍减弱,无口罗音。X线胸片示左肺上叶内带有带状密度增高影,左肺上叶内可见2个高密度阴影...  相似文献   
75.
基于“异类相制”的雷公藤复方配伍减毒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雷公藤复方配伍前后对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以期阐明基于"异类相制"中医理论的清络通痹方对雷公藤的配伍减毒机制。通过GC-MS/MS分析获得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组和清络通痹方组大鼠血浆代谢轮廓,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3组在得分图上区分明显,清络通痹方组各观测值存在着向正常组移动的趋势,提示了清络通痹方的配伍减毒功效。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差异性代谢物,发现雷公藤组中生糖氨基酸包括丙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脯氨酸等水平显著升高,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和异亮氨基酸水平下降,清络通痹方则能够逆转氨基酸水平的紊乱。进一步的代谢通路分析提示清络通痹方配伍减毒机制可能与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相关。该研究从代谢的角度,说明了雷公藤肝脏毒性的发生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而清络通痹方通过改善机体氨基酸水平发挥配伍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76.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7.
应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气管、支气管、肺肿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60例气管、隆突、主支气管、肺恶性肿瘤的经验,方法:应用气管、主支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8例,隆突切除重建术2例,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50例,结果:气管、隆突和主支气管恶性肿瘤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7.5%,85.7%和66.7%,中央型肺癌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5.4%,57.5%和45.2%,结论:气管、支气管成形术较为复杂,正确选择病例,合理设计选择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8.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学术论文和Orbit数据库的专利文献为数据源,通过全面检索“智能医疗”主题相关文献,对获取的3 956篇学术论文和923件专利家族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文献计量、聚类分析、词频统计、专利分析、专利地图等多种方法总结归纳了智能医疗的研究历程、研究国家、研究机构及其竞争力和研究热点,从理论、应用、实践、疾病、研究地区、研究机构等方面对智能医疗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ABCG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5例健康成人血清中ABCG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ABCG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组(P<0.05),其术后血清ABCG2的水平亦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与健康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血清ABCG2的水平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术后血清ABCG2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ABCG2有望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Ⅱ~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其中行完全切除的92例NSCLC患者进行随访和生存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好的患者仅占28.4%。年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手术方式及化疗不良反应与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的独立因子。接受完全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与预后有关,依从性好的患者生存期长于依从性差的患者。结论 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依从性并不理想,应重点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自费、全肺切除的患者加强宣教,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