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21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笔者于近年来运用自拟洗疣汤外洗治疗双手足部位的多发性寻常疣32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2.
本文报告了实验组25例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25例正常人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1)微血管外形:细静脉不均、扩张、纡曲、细动脉不均、僵直,微血管密度,动、静脉比例;(2)微血流动态:流速、  相似文献   
853.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琼脂2倍稀释法测定11株(CR01-CR11)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13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菌的ESBLs表型,通过PCR扩增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MIC结果表明,11株病原菌对几种常见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明显的耐药性;表型确证实验表明,除CR07外,其余10株均为产ESBLs菌株;酶的水解底物轮廓实验表明,10株产ESBLs株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均能高效水解头孢哌酮和头孢孟多,而对头孢他啶水解活性较低。结论10株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酶活性、等电点及耐药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病原菌产ESBLs与其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4.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常见疾患,及时救治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并发症。2002年6月-2005年6月,本院采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4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5.
凌保东  余娴  谢勇恩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2):104-107,I0001
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产AmpC酶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检测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菌中8株菌(53.3%)产AmpC酶,3株菌(20.0%)产ESBLs。产AmpC酶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高度同源。结论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阻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 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堵南是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56.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取手术治疗的进展期(Ⅲ、Ⅳ期)NB患儿55例,均经病理确诊。男31例(56.4%),女24例(43.6%);年龄54.1(4~147)个月。根据国际NB分期标准(INSS),本组病例Ⅲ期27例(49.1%),Ⅳ期28例(50.9%)。55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5例患儿采取术前化疗,平均化疗5.3(1~14)个疗程,10例未采取术前化疗。结果随访44例,随访率为80%。生存18例,总体生存率为40.9%。化疗前肿瘤体积[B超:(524.9±480.7)cm^3,CT:(339.3±289.4)cm^3];手术前肿瘤体积[B超:(195.9±309.8)cm^3,CT:(75.4±73.0)cm^3],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5);瘤体缩减率为(63.68±24.99)%。术前化疗组肿瘤切除率(包括完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为88.9%,术前未化疗组肿瘤切除率为5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切除者(包括完全和大部分切除)1a生存率为78.9%,2a生存率为63.9%;肿瘤未切除者(包括部分切除和探查活检)1a生存率为37.5%,2a生存率为18.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NB患儿的手术切除率,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57.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60和70(HSP60、HSP70)的表达变化及热休克预处理(HS)对严重烧伤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探讨热休克预处理诱导HSP60、HSP70过量表达后对严重烧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大组:①烧伤组(B组)40只大鼠烧伤后即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另取8只大鼠不烧伤,作为正常对照组(伤前);②HS+烧伤组(HB组)40只大鼠于烧伤前20 h行HS,另取8只大鼠只行HS不烧伤,作为实验对照组(伤前)。各组于伤后3、6、12、24、48 h处死大鼠(B组、HB组每时相点8只大鼠),留取标本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UI)、HSP60、HSP70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鼠严重烧伤后胃黏膜HSP60、HSP70表达迅速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伤后24 h降至最低,此时胃黏膜损伤程度最严重(UI=12.74±1.92)。HB组大鼠较B组大鼠HSP60、HSP70表达均显著增强,胃黏膜损伤程度则明显减轻(P<0.05或P<0.01)。UI与HSP70呈显著负相关(r=-0.794,P<0.05),UI与HSP60无相关性(r=-0.625,P>0.05)。结论热...  相似文献   
85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患儿Hp根除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Hp感染对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Hp阳性患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各10例)Hp根除前后T细胞亚群;采用特定蛋白仪检测IgA、IgG 、IgM抗体和补体C3、C4水平,并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p阳性DU组、CG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p阳性DU组、CG组治疗前CD3、CD4、CD4/CD8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DU组、CG组治疗后CD8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p阳性DU组治疗前后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CG组治疗前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DU组、CG组IgA、IgM、IgG、C3、C4水平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阳性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体液免疫受影响则不明显,经Hp根除治疗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59.
目的:探讨0~3岁小儿佝偻病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方法:对638例1月~3岁小儿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新生儿-母42例测定血BALP、钙、磷、碱性磷酸酶(AKP),随访1年。结果:BALP诊断佝偻病529例,患病率82.92%。佝偻病好发、高发以1~3月组、3~12月组更为明显。简易诊断为佝偻病509例,其中BALP>200 U/L者462例,检出率90.77%;无佝偻病129例,其中BALP≤200 U/L者仅62例。治疗组干预后患病人数217例,较干预前下降了54.8%,且初期、激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0~3岁小儿佝偻病患病率较高,采用血BALP早期筛查,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0.
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摩氏摩根菌3-87进行15种抗菌药的MIC测定;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并用nitrocefin做定性检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酶活性;超薄层等电聚焦测定β-内酰胺酶等电点和酶抑制实验;ESBLs表型鉴定;AmpC酶的检测;纸片协同法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以摩氏摩根菌3—87质粒DNA为模板扩增blaSHV、blaTEM和blaCTX-M基因,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mpC结构基因;ampC结构基因扩增产物的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摩氏摩根菌3—87对10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敏感。产酶活性为3727.5U的β-内酰胺酶。产生的p17.3、8.2及9.6的三种β-内酰胺酶分别能被氯唑西林、克拉维酸、EDTA部分抑制。β-内酰胺酶表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菌株产ESBLs、Am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三种β-内酰胺酶。blaCTX-M基因引物扩增出阳性扩增条带。ampC结构基因引物扩增阳性扩增带,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与已报道的摩氏摩根菌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结论临床分离耐药摩氏摩根菌3—87呈多重耐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是产生了ESBLs、Am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