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21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大学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校园文化的概念、内容入手,分析了校园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对如何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株EC003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特征和基因型。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阴沟肠杆菌EC003进行MIC检测,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电聚焦(IEF)电泳测定其等电点。以耐药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克隆、表达,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株EC003对所试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检测AmpC酶为阴性。ESBLs阳性,IEF显示该菌产两种p1分别为8.7及5.4的β-内酰胺酶。PCR扩增产物DNA测序证实为CTX-M-22、TEM-1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产TEM-1的克隆菌株仅对青霉素类耐药,产CTX—M-22的克隆菌株对所试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水解程度明显强于头孢他啶。结论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株EC003同时产CTX—M-22和TEM-1型两种β-内酰胺酶,可导致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43.
谢勇  郭敦卉 《贵州医药》2006,30(10):939-940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病,估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亿人,预测到2030年上升到2.3亿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模式带来巨大变化,加上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上升。初步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2000~3000万人,其中2型糖尿  相似文献   
44.
前列腺素E1(PGE1)可抑制多种外源性和内源性刺激引起的胰腺分泌,并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胰腺血流量和细胞保护作用.为评价PGE1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我院6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酒精性心肌病诊治及转归(附25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本院近8年25例确诊为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以左房左室扩大多见,临床多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经过戒酒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提示酒精性心肌病预后的关键是在病程尽可能早的时候立即彻底地戒酒并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推荐使用最大耐受剂量的β-受体拮抗剂和ACEI类药物及门冬氨酸钾镁。  相似文献   
46.
本文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对140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患者,按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时是否接受血管封堵器分为Anglo—Seal组70例和常规人工压迫组70例,比较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封堵器可即刻拔除动脉鞘,这种以胶原为基础的血管封堵装置临床使用安全、有效,能显著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可能会减少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肝性脑病(HE)是急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衰竭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为死亡主因之一。盐酸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由于其明显的催醒作用,临床上已用于急性酒精中毒、休克、急性脑梗塞、安定中毒及肺性脑病等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鉴于肝性脑病治疗较为困难,且死亡率高,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胆道内置管引流与T管引流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与放置T管引流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2月共对15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107例放置胆道内置管引流(内置管引流组),胆总管一期缝合;其余49例仍放置T管引流(T管引流组)。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内置管引流组及T管引流组术前均有明显肝功能受损,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3天ALT、AST、TBil、DBil等指标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术后1月复查肝功能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两种胆道引流方法对肝功能各指标恢复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放置内置管引流与放置T管引流同样可有效引流胆汁,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9.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31例的危险因素、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2月31例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组31例患者中,25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2例行胆囊造口术,1例胆囊内置PTCD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1例胆囊切除术后死亡,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B超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因病毒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病原学诊断方法,在早期易忽略,病情轻重不一.不但威胁小儿的生命,且引起不同程度后遗症.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病毒性脑炎26例,现就其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