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共5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平均49.8岁。5例均为右侧,肾静脉型(Ⅰ型)1例,肝下型(Ⅱ型)2例,肝内型(Ⅲ型)2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1例因癌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术中死亡外,余4例手术顺利。1例癌栓侵犯腔静脉壁,术后局部复发和肺部转移,17个月死亡。其余3例分别随访7个月、9个月、2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于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肾癌下腔静脉癌栓,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2.
我们自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 7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7例。男 5例 ,女2例。年龄 6~ 5 5岁 ,平均 2 5岁。左肾中度积水 4例 ,双肾重度积水 1例 ,右肾积水合并鹿角形结石 1例 (其对侧在外院行输尿管再植术后 5年导致膀胱输尿管Ⅳ度返流[1] ,左肾失功 )。另有 1例在外院行左输尿管下段切除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1年后膀胱输尿管Ⅳ度返流 ,左腰部原肾造瘘管拔管处切口不愈溢尿。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酸、腰痛及上腹痛 ,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间歇性镜下或肉眼血尿 ,甚至腰腹部发现包块。术前均经IVU (…  相似文献   
133.
于靳  周林玉  诸禹平  宣强 《安徽医药》2012,16(3):353-355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两种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72例肾癌组织和33例同期癌旁正常肾组织中IGF-1R和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IGF-1R和MMP-2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分级、分期及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IGF-1R和MMP-2的表达率分别为69.4%(50/72)和72.2%(52/72),明显高于同期非肿瘤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39.3%(13/33,P0.05)和27.3%(9/33,P0.05),两种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均0.05),与肿瘤的病理分型、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IGF-1R和MMP-2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IGF-1R和MMP-2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同时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可以对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4.
135.
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可行性。方法对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结果成功完成分离瘘口附近膀胱壁和阴道壁,并行修补,例1术后10 d拔除导尿管出院,例2术后8 d拔除导尿管出院,随访10个月未出现漏尿。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是治疗膀胱阴道瘘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年龄18~57岁,结石4~10mm,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坦索罗辛(0.2mg,1次/d)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坦索罗辛和双氯芬酸钠)。3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坦索罗辛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90.0%、6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20±1.56)d、20.0%、3.3%和(9.21±1.59)d、44.8%、20.7%,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0±1.73)d、64.0%和48.0%(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药使用率也均低于后者。3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3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目前由于B超、CT及MRI等检查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现渐见增多,据统计占同期肾肿瘤的87%~29.4%“’。大多数肿瘤术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本院自1980年至今共收治18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32~56岁。位于右肾11例,左肾4例,双肾均有者3例,其中1例系双肾多发性肿瘤。直径小于4cm者2例,大干L0cm者5例。切除肿瘤最大14.scmX7.gcm×12.6cm,平均直径758cm。以腰腹部酸痛就诊10例,其中腹部们及包块3例。急腹痛入院者4例。无症状经B…  相似文献   
138.
腹腔镜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虽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已成为治疗BPH的“金标准”,但有出血、液体吸收等常见并发症,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达24.9%。对巨大的前列腺增生或合并有腹壁疝、膀胱结石、膀胱憩室的患者仍需行开放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在欧洲前列腺增生症的开放手术率由1992年的10%上升到2002年的32%,说明随着TURP的发展,BPH的开放手术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前列腺开放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在术后并发症、输血率、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状等方面比TURP更为优越。我院在开展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近400例的基础上,自2005年5月腹腔镜下对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腺体切除手术(Millin术式),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通过比较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方式治疗低级别(≤G2)、低分期(<pT2)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低级别、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1993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收治的173例低级别、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病例资料.按照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组(A组)和保留肾单位手术组(B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肾盂、输尿管)、肿瘤分期与分级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行术后5年肿瘤的复发率、转移率和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病理为移行细胞癌.158例(91.3%)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51.57±13.69)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t=1.450,P=0.149)、性别(x2=0.054,P=0.816)、肿瘤部位(x2 =2.628,P=0.105)、肿瘤分期(x2 =2.030,P=0.154)与分级(x2 =0.032,P=0.8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5%(99/128)和72.3%(33/45),5年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9%(114/128)和81.9% (37/45),5年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2%(121/128)和89.0% (40/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低级别、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与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因此,采用创伤小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方式治疗低级别、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0.
不同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性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6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C)与40例改良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MMPC)患者进行9个月的追踪观察,总结其术后勃起功能障碍(ED)及逆行射精发生率。结果 TURP组术后ED发生率增加了35%(14/40),逆行射精的发生率为50%;SPPC组和MMPC组术后ED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为33.33%(20/60)、7.5%(3/40),逆行射精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结论 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种术式中,术后性功能损害MMPC组优于TURP组和SPPC组,逆行射精发生率MMPC组也优于其他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