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争氯胺酮对大鼠脑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分别ip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和氯胺酮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大鼠ip氯胺酮100mg/kg能明显抑制小脑、大脑皮层、海马的NOS活性和减少NO的产量(P〈0.05或P〈0.01),脑干的NO产量亦较对照组减少(P〈0.01),NOS活性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巴曲抗栓酶 [batroxobin(DF 52 1) ]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和海马AT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沙土鼠 4 0只分成 5组 ,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对照组、巴曲抗栓酶Ⅰ组 (8BU·kg- 1)和巴曲抗栓酶Ⅱ组 (16BU·kg- 1) ,每组 8只。沙土鼠于脑缺血10min或再灌注 6 0min时处死 ,分别测定各组海马ATP ,ADP ,AMP含量和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组海马ATP含量和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对照组 (0 .9%氯化钠注射液 )再灌注 6 0min时纹状体DA与海马ATP含量明显高于脑缺血组 ,但明显低于巴曲抗栓酶Ⅰ ,Ⅱ组。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含量的恢复和减少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A(GABA_A)受体与静脉全麻药戊巴比妥钠、羟丁酸钠、依托咪酯、丙泊酚和氯胺酮催眠作用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腹腔注射静脉全麻药催眠模型,在催醒实验中分别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GABA_A受体阻断药荷包牡丹碱(Bic)和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GABA_A受体阻断药-秋碱(Se)对小鼠睡眠时间(sleeping time,ST)的影响.结果 Bic和Se能够剂量依赖性地缩短戊巴比妥钠、依托咪酯、丙泊酚和氯胺酮催眠小鼠的ST(P<0.05或P<0.01),但不能缩短羟丁酸钠催眠小鼠的ST.结论 GABA_A受体是戊巴比妥钠、依托咪酯、丙泊酚和氯胺酮催眠作用的重要靶位,可能不是羟丁酸钠催眠作用的靶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神经元c-fos的表达变化。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缺血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再灌注2、4、6、12、24、48、72h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蛋白印迹法观察缺血皮质区各时间点GFAP和c-fos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显示2组再灌注4、24、48hGFAP和c-fos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h神经元c-fos的表达增加,4h达高峰,随之下降,2组间各时间点均有差异(P〈0.05);于再灌注4h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GFAP表达增加,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于48h达高峰,随后下降,2组间6、12、24、48、72h5个时间点具有差异(P〈0.05);且在同一部位,c-fos阳性神经元周围伴有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均被激活,并伴有GFAP、c-fos的不同的时程规律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45.
阿托品与东莨菪碱同为M胆碱受体阻断剂,但在以往我们的实验中,观察到对家兔皮层电活动影响颇不一致,而且两药合用,不是表现协同而是表现拮抗。为探讨两药在中枢作用方面的差异,本文报告阿托品、东莨菪碱分别与乙酰胆碱释放剂4-氨基吡啶(4-AP)合用,在皮层电活动及行为、呼吸、心率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6.
异氟醚对缺血性预处理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缺血性预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观察指标有:LVEDP、LVDP、+dp/dt、-dp/dt、CF、缺血性挛缩的发生时间和幅度以及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结果:异氟醚显著增加了CF。缺血期间,异氟醚和缺血性预处理显著延迟了心肌缺血性挛缩的发生时间和幅度,两者合用未能使缺血性挛缩的程度进一步减轻。再灌注期间,异氟  相似文献   
47.
氯胺酮抑制小鼠吗啡戒断与其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胺酮抑制纳络酮引起小鼠吗啡戒断跳跃和其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cAMP活性,用比色法测定NOS活性。结果 纳络酮引起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cAMP含量和NOS活性升高;用吗啡和氯胺酮共同处理小鼠,则显著抑制纳酮催促小鼠戒断跳跃、cAMP含量和NOS活性升高的作用。结论 氯胺酮对纳络酮引起戒断跳跃的抑制作用与其通过拮抗NMDA受体以及降低cAMP含量和NOS活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的抗伤害作用及其对异氟醚麻醉作用、大鼠大脑不同脑区突触体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NAME异氟醚组和L-NAME抗伤害组;分别测定给予L-NAME后大鼠的甩尾潜伏期(TFL)、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异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大鼠不同脑区粗制突触体NOS活性以及NO的生成。结果 L-NAME可延长大鼠的TEL,增加%MPE,降低异氟醚的MAC,抑制大脑不同脑区突触体NOS活性和NO的生成(P〈0.01)。结论 L-NAME能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体NOS活性和NO生成的抑制,发挥其抗伤害和减轻异氟醚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品治疗,实验组接受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SV及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中应用氨茶碱联合阿托品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有效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0.
七氟烷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离体大鼠海马脑片电生理记录技术,观察七氟烷对海马脑片在缺氧过程中突触后诱发群峰电位(PS)的时相以及复氧后幅度变化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对脑组织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电生理研究室进行。大鼠乙醚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低温分离海马,并沿矢状面将其切成0.5mm厚的脑片。实验分为缺氧组和七氟烷(1%,2%和4%)处理组。平衡灌注后,双脉冲方波刺激海马CA3区Schaffer侧支,记录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诱发群峰电位潜伏期和幅度作为基础值,所有取得基础值的脑片分别按上述分组进行实验。用通入95%N2和5%CO2混合气的人工脑脊液灌注脑片,实施缺氧,时间为5min。更换通入人工脑脊液的混合气为95%O2和5%CO2,实施复氧,时间120min。七氟烷在缺氧前10min给予,并维持在缺氧期间和复氧后10min,给药时间为25min。实验结束后各组取脑片四五片用TTC染色,酶标仪测定A490值,与空白对照值比较,分析脑片活性。结果:①与基础值相比,2%七氟烷可明显延长正常脑片诱发群峰电位出现的潜伏期(P〈0.05),不降低诱发群峰电位幅度;4%的七氟烷不延迟诱发群峰电位出现的潜伏期,但可显著降低诱发群峰电位的幅度(P〈0.05)。②与缺氧组相比,2%和4%七氟烷均明显延迟缺氧所致的诱发群峰电位消失时间(P〈0.05);而4%七氟烷又可明显增加复氧后诱发群峰电位幅度的恢复率(P〈0.05),降低脑片TTC染色下降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七氟烷可明显延迟海马脑片缺氧所致诱发群峰电位消失的时间,增加复氧后诱发群峰电位幅度的恢复率,具有抗缺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