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背景:研究发现一些植物雌激素可改变生殖系统发育,并可能最终影响生殖衰老的年龄。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效应,但对卵巢卵泡发育和卵巢衰老进程究竟有无影响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大鼠卵巢卵泡发育和卵巢寿命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SD 大鼠30只雌雄按2∶1合笼所生的新生雌鼠,分为3组:母鼠灌胃组,对孕10.5 d母鼠槲皮素灌胃,1次/d,直至分娩,取1,2,4 d新生雌鼠;腹腔注射组,对正常出生后12 h内新生雌鼠槲皮素腹腔注射,1次/d,取2,4 d新生雌鼠;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的1,2,4 d新生雌鼠;观察新生鼠卵巢发育情况。另取12月龄雌性大鼠22只,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槲皮素灌胃4个月,1次/d;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对灌胃前和灌胃期间12月龄雌性大鼠行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模式;灌胃结束后,计算卵巢和子宫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期卵泡发育情况和卵泡总数变化。 结果与结论:用槲皮素干预1,2 d龄新生大鼠未装配的卵泡均减少,而发育更晚期阶段的卵泡即原始卵泡或发育卵泡有所增加。灌胃前大部分大鼠动情周期已经不规则,用药后,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实验组与对照组显示了相似的动情周期变化:规则的动情逐渐消失,周期变得延长或不规则,灌胃结束时均以不规则动情为主。灌胃4个月后,实验组大鼠卵巢大部分由闭锁卵泡组成,另外可见少许原始卵泡、发育卵泡以及窦状卵泡和黄体,实验组窦状卵泡较对照组增加(P < 0.05),两组卵巢和子宫系数及体质量增加无差异。 提示槲皮素可能具有一定促进卵巢卵泡发育和成熟的作用,但不影响卵巢寿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大鼠卵母细胞凋亡信号通路SCF-FOXO3a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FOXO3a(forkhead box group O)转录因子是否参与调控哺乳动物卵巢中裸露卵母细胞和原始卵泡内卵母细胞的凋亡。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卵母细胞巢和原始卵泡内的卵母细胞,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单独或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抑制剂LY 294002联合作用于卵母细胞,TUNEL法凋亡染色观察卵母细胞凋亡状况;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O3a及其下游靶分子与卵母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SCF不影响卵母细胞FOXO3a总蛋白表达水平,但使其磷酸化水平增加,从而抑制了卵母细胞凋亡;LY 294002可完全阻断上述效果。SCF使FOXO3a的靶基因Bim和p27kip1表达下调,此作用同样可被LY 294002逆转。结论:FOXO3a和其下游靶基因Bim及p27kip1可能参与了SCF信号通路对新生大鼠卵母细胞的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13.
Rab鸟苷三磷酸酶是细胞膜转运机制的关键调节分子,与原虫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克隆和分析阴道毛滴虫Rab6鸟苷三磷酸酶同源基因,以便进一步探讨其功能。作者从阴道毛滴虫cDNA表达文库中分离出2个Rab6鸟苷三磷酸酶同源基因的cDNA克隆,其中1个cDNA序列长658对碱基,读码框含597对碱基,推测蛋白质序列具19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Rab6a蛋白亚家族的同源性最高。另一cDNA序列长764对碱基,读码框含657对碱基,推测蛋白质序列具21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与Rab6b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2个氨基酸序列都拥有Rab鸟苷三磷酸酶家族的所有保守结构域、特异性RabF结构域和典型的异戊烯化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提示毛滴虫的这2个基因系Rab6家族的同源基因,在进化上更接近原虫和单细胞的酵母Rab6亚家族。序列分析还显示这2个基因都无内含子,其基因组DNA序列与其cDNA序列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大鼠Sirt1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41-Sirt1,表达其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irt1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鼠Sirt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得到含BamHI/XhoI酶切位点的Sirt1片段,克隆至pGEM-Teasy载体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1,测序鉴定后,转化宿主菌进行表达、蛋白纯化,SDS-PAGE鉴定。结果从大鼠脑的mRNA中扩增出特异Sirt1基因片段长506bp,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pET41-Sirt1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8kD。结论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41-Sirt1,并能表达融合蛋白,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期一致。  相似文献   
15.
作平阳霉素(BLMA_5)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裸小鼠移植瘤(Eca910709)进行治疗,按15mg/kg体重腹腔注射给药,经重复实验,结果抑瘤率为58%~70%(P<0.01),说明BLMA_5对Eca910709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经三个疗程治疗,Eca910709即对BLMA_5产生耐药,表现在抑瘤率从70%(P<0.01)递减为34%(P<0.05)和6%(P>0.05)。给药剂量增加至30mg/kg,BLMA_5对己耐药的Eca910709再次显示一定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为44%,P<0.01)。本实验结果对临束治疗食管癌将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佛波酯和人乳头瘤病毒在细胞恶性转化作用中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促癌物在肿瘤诱发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研究选择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利用免疫组化、Southem Blot和半定量RNA斑点杂交的方法,研究在HPV18E6E7和促癌物佛波酯(TPA)的协同作用下,这些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HPVE6E7和TPA的协同作用可以引起细胞内癌基因c-myc的扩增4-8倍,c-erbB2的表达水平提高32-64倍,并导致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的1/4.1/8。结论HPVE6E7和TPA的协同作用可以引起细胞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可能是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测定了荷第11代人肺腺癌移植瘤裸小鼠的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表明,荷瘤裸小鼠血清CE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为77.33±35.11ng/ml、9.68±4.74ng/ml),在瘤重量小于1g时,CEA含量与瘤重是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0,P<0.01),在瘤重大于1g时,血清CEA含量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寄生性原虫阴道毛滴虫细胞生长和衰老的相关基因。方法从阴道毛滴虫的cDNA表达文库中分离出两个与酵母沉寂信息调节因子(Sir2)有较高同源性的cDNA克隆,分别命名为TvSir2和TvSir2-like,它们的编码框分别长915bp和1116bp。结果序列分析显示这两个cDNA克隆与酵母Sir2同源性很高,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Sir2p及其同源蛋白三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分别从这两株cDNA克隆中扩增出表达片段植入表达载体pET-41a,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并用IPTG(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诱导表达到大量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融合蛋白分别免疫豚鼠,获得的抗血清用Western-blot法识别到滴虫虫体全蛋白中大小为34000Mr和42000 Mr的条带。免疫荧光法检测TvSir2和TvSir2-like蛋白位于细胞核外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区域。结论TvSir2和TvSir2-like克隆是酵酶Sir2的同源基因,为TvSir2和TvSir2-like在模式生物阴道毛滴虫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珍香胶囊对人宫颈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珍香胶囊对裸鼠移植瘤凋亡指数(AI)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指数(PI)的影响。结果经珍香胶囊治疗后,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AI分别为(2.83±1.52)%和(2.50±1.43)%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78±0.31)%(P<0.01,P<0.05),而低浓度组AI为(0.87±0.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PI分别为(63.58±9.31)%和(68.83±9.04)%均低于阴性对照组(84.42±9.25)%(P<0.01),而低浓度组PI为(79.25±8.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珍香胶囊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其抗人宫颈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珍香胶囊对人食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珍香胶囊对人食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珍香胶囊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人食管癌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珍香胶囊的抗癌作用。结果:在体外,经珍香胶囊处理的EC109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在体内,珍香胶囊3个剂量[4800mg/(kg.bw)、2400mg/(kg.bw)、1200mg(kg.bw)]对裸鼠移植的人食管癌的抑瘤率分别为70.80%-75.00%(P<0.01)、58.33%-64.71%(P<0.01)、37.04%-45.10%-45.10%(P<0.01),阳性对照平阳霉素(15mg/(kg.bw)对裸鼠移植的人食管癌的抑瘤率为51.33%-60.78%(P<0.01)。结论:珍香胶囊在体外有诱导人食管癌细胞产生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珍香胶囊食管癌作用的重要机制。在裸鼠可耐受的剂量,珍香胶囊对裸鼠移植的人食管癌有明显抗癌作用,且随着剂随着剂量增加,其抗癌疗效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