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7篇 |
预防医学 | 92篇 |
药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6年 | 8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毒者HI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毒HIV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危险行为,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地区戒毒所内戒毒和社区吸毒进行面对面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ml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655名吸毒,VIH染率为29.0%;有静脉注射毒品(IDU)史占99.5%,其中曾有共用针具行为的占75.4%;曾经注射毒品是感染HIV最危险的因素。结论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毒有较高的HIV感染率,静脉注射吸毒是HIV感染的主要因素。应尽快采取有效的减少危害的措施,以控制服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72.
1984年开始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结果广东省21个地级市118个县(市)中有17个市、40个县有不同程度的地氟病流行。病区448个、病区总人口数为576467,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病区主要分布在粤东四个市(汕头、揭阳、潮州、梅州),病区数占全省的52.7%,病区人口数占86.9%。病区类型以饮水型为主(95%),少数为温泉水污染食物型。造成地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广东境内富氟地质构造中的氟转移到居民饮用水源,引起水氟超标。饮水型病区经改水降氟后,水氟由改水前12.5mg/l降至0.34mg/l,改水后第七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96%降至73.3%.其尿氟含量(0.96mg/l)降至正常值以下。 相似文献
73.
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防制对策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东省疟疾流行区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习性及其传疟作用 ,研究该蚊分布区防制蚊媒和控制疟疾并能替代室内滞留喷洒的有效措施。方法 :蚊媒调查方法。结果 :我省 12个市县发现嗜人按蚊 ,高峰季节为 7~ 9月 ,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 ;子孢子自然感染率为 0 .35 %~ 0 .5 4% ;用 3种方法计算的昆虫学接种率平均为 0 .0 84、0 .665、0 .2 15 ,亦即在工棚平均居住 1.5~ 11.9d ,短者 1.1d ,长者 2 1.3d就可能感染疟疾。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媒 ,可降低疟疾发病率 64 .7%~ 92 .7%。目前全国有 12个省采用此方法防制媒介及控制疟疾传播 ,与室内滞留喷洒比较 ,每年可节约 10 0 0多万元 ,受保护人口近千万人。结论 :嗜人按蚊是一种偏吸人血的偏家栖蚊种 ,在本省分布广泛 ,传疟作用比其它蚊媒尤甚。溴氰菊酯等杀虫剂浸泡蚊帐对媒介按蚊具有高毒效、长持效、兴奋驱避、减少吸血率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作用 ,是替代室内滞留喷洒的有效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74.
霍乱弧菌主要毒力和管家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广东霍乱弧菌(VC)代表菌株主要毒力基因和管家基因序列。方法PCR扩增霍乱弧菌的主要毒力基因(ctxAB和tcpA)和管家基因(dnaE、hlyA、mdh和recA)、基因测序、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不同年代分离的2株埃尔托型(EVC)产毒株和1株0139群VC产毒株的主要毒力基因序列与国内外相关报告比较,ctxA基因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7%~100%和98.8%~100%.ctxB基因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100%和96.8%~100%,tcpA基因序列与EVC国际标准株N16961 100%同源。3株产毒株的dnaE、hlyA、mdh和rec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100%,100%,99.5%~99.8%和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100%,98.5%~99.3%和100%;3株产毒株和O139群VC非产毒株的管家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0%~97.2%,91.8%,94.1%~94.4%,96.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94.6%,94.3%~98.5%和99.7%。结论广东省不同年代EVC产毒株和O139群VC产毒株的群体遗传学关系高度密切,而与O139群VC非产毒株较远,O139群VC产毒株可能起源于EVC产毒株。 相似文献
75.
许锐恒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9,(2)
光滑型布氏菌存在两种抗原性有明显差异的类脂质多糖(LPS)A和M。它们作为交叉反应的抗原复合物而存在,这使得用作定性的血清学方法发生困难。育成并选用了能特异地产生抗A-LPS或M-LPS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鼠。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已用微量酶联免疫法、粘合抑制法、微量凝集法、斑点法进行了鉴定。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6.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卫生署流行病和卫生服务评估组简介(1992/93)许锐恒,张苑扬广东──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卫生信息技术中心于1993年6月4日在广东省卫生防疫站成立。为了加强双方的交流,1993年10月新州卫生署委派FunsShingChu... 相似文献
77.
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对1951—200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和人群免疫水平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MV前期(1951—1966年)、MV推广期(1967—1978年)、MV计划免疫期(1979~1986年)、计免-冷链运转期(1987~2000年)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39.10/十万、436.40/十万、163.10/十万、4.35/十万,呈逐年下降趋势;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有后移趋势;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8.8%。1967~2000年全省累计使用MV17222.75万人份,1979~2000年MV报告接种率维持在84.8%~95.9%之间,1994~2000年MV免疫成功率、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维持在88.9%~94.4%、87.4%~98.1%。结论:1.广东省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前提和基础;3.开展MV初始强化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关键;4.开展MV后续强化免疫、应急免疫和风疹疫苗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必要补充;5.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8.
在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全省卫生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疟疾疫情1996年比1995年下降了46.4%,已连续二年没有发生局部暴发,绝大部分地区疟疾发病率在1/万以下,无10/万以上的县市。现将1996年疟疾防治与疫情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1.1发病率的消长全省对个市辖属101个县(市),全年当地居民报告疟疾2530例,全部为间日疟,年发病率为0.37/万,比1995年下降了46.4%。疟疾病例数占法定报告传染发病总数的3.4%。无疟疾病例死亡。全省大部分县、市的疟疾发病都有显著减少,全省除… 相似文献
79.
四级预防策略(零级、第一级、第二级及第三级预防)分别对应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已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四级预防指确定医疗机构中可能出现过度医疗及医源性疾病风险的个人(群体)通过干预降低或避免额外的医疗入侵,对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和医学干预阶段的预防策略进行分级,构建五级预防理论框架,可更加精准地指导我国的公共卫生及医学实践。为此,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现有的预防策略,对第四级预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完善了五级预防理论框架,以期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广东省静脉吸毒者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鹏 付笑冰 李江虹 王晔 钟文龙 Merrill Singer Michel Duke 许锐恒 杨放 刘勇鹰 赵茜茜 何群 孙宝山 陈茂于 范湛丽 黄丽英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17-119,122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AIDS)高危地区静脉吸毒者(IDUs)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为进一步的HIV/AIDS预防干预研究提供建议。方法于2002年8月至2004年3月,对200名戒毒所内的静脉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200名IDUs年龄为20~29岁(53.0%),无业(42.5%),男性(83.5%),汉族(96.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5%)。入所前30天使用的主要毒品是海洛因(99.5%),54%的人有多药滥用。首次吸毒年龄平均为22.79±4.87岁。注射过程中各种共用行为比率为22.0%~33.5%,79.4%的人经常重复使用一支针具。29.2%的人有多性伴,与固定和临时性伴性交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分别为67.3%、25.7%。30%的女性有过以性换钱和换毒品行为,29.2%的男性有花钱买性服务。结论广东省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针具共用行为及危险性行为。应进一步开展危险行为的形成与降低原因的研究,并针对特定的高危行为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