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81.
目的 通过收集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 ,ARVC)的散发人群资料和随访ARVC家系 ,提供ARVC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发现病情变化 ,寻找疾病规律。方法 统计就诊 33例ARVC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别随访 2个ARVC家系 3 5年和 4 5年。询问随访前后每一家系成员病史 ,做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晚电位 ,必要时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了解病情变化。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作出诊断。结果  33例ARVC患者中男性 18例 ,女性 15例 ,平均诊断年龄 (4 2 8± 14 9)岁 ,2 0~ 6 0岁者占 88%。随访的第 1个家系共有 2例患者 ,均猝死。另 1个家系随访结束后共发现 11例患者。随访中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但 2名家系成员新确诊患病 ;1例患者心室晚电位变为阳性 ;1例患者心电图右胸前导联T波倒置导联数增加 ,3例T波倒置由右胸前导联向左胸前导联扩展 ,3例T波异常累及右胸前导联和左胸前导联 ;1例患者Epsilon波增宽 ,1例患者新出现Epsilon波 ;4例患者V1 导联QRS时限增加。扩展调查此家系又发现 2例患者和高度怀疑的 1例患者 ,先证者外祖父母为近亲结婚。结论 ARVC男女发病率相似 ,好发于青壮年 ;是一进展性疾病 ,虽是右心室疾病 ,可能多有侵犯左心室 ,易致猝死  相似文献   
282.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高频率左心耳起搏致猪慢性心房颤动模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12只苏钟种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只,所有动物均开胸,将起搏电极固定在左心耳根部,高频率脉冲发生器植入左侧胸部囊袋。实验组术后恢复1周后起搏器以500次/min的频率快速起搏左心耳8周;对照组始终不起搏。②术后心电图定期监测起搏、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于术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4,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实验动物左房内径、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左房面积、左房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变化。结果:①实验组5只完成了实验,术后2周复查心电图,1只动物发生房颤,起搏8周3只发生阵发性房颤,1只未发生房颤;对照组则未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情况。②左心房相关指标:起搏后1周,实验组左房内径、收缩末期左心房面积和舒张末期左房容积均较起搏前增加[(2.70±0.12),(2.50±0.12)cm;(6.78±0.81),(6.21±0.93)cm2;(4.66±0.53),(3.78±0.57)mL;P均<0.05],左房射血分数较起搏前下降[(55.6±6.0)%,(63.8±4.0)%,P<0.01],至起搏4,8周,左房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左房内径等指标则继续增大。③左心室相关指标:起搏后1周,实验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较起搏前增加[(3.64±0.13),(3.46±0.15)cm;(2.48±0.08),(2.14±0.09)cm;P均<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较起搏前下降[(31.6±2.0)%,(37.8±3.0)%;(60.8±2.0)%,(69.2±4.0)%;P均<0.01];至起搏4,8周,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则继续增大,与对照组比较也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①超声心动图是监测房颤模型建立过程中心房、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②高频起搏左心耳是建立猪心房颤动模型的有效方法,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及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83.
目的: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自主研制的镍钛记忆合金左心耳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对实验动物猪左心房、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选用苏钟小型种猪1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5只。②实验干预:实验组12只苏钟小型种猪使用自主研制的左心耳封堵器(发明专利号码:200610037789.3,公开号CN1799521,由镍钛合金骨架、多聚四氟乙烯膜和传送连接部分等构成。其外观呈单盘状,封堵器的左心房面呈圆盘状,直接连接放入心耳内的圆柱体结构)行左心耳封堵,对照组5只手术步骤相同而不采用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③实验评估:两组动物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4周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功能的改变,测量左心房内径、最大及最小容积、左房射血分数、左心房搏出量、血流分数等左房功能参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Tei指数、E/A比值等指标。结果:①实验动物数量分析:在施行左心耳封堵后,1头猪于术中出血过多并出现室颤后死亡,1头猪因封堵器脱入左房,卡在二尖瓣口导致死亡。其余动物封堵效果良好。②两组动物术后1,2,4周左房功能指标各参数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实验组术后1周、2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E/A比值分别由术前的0.70±0.04、0.39±0.03、1.33±0.28降低至术后1周的0.59±0.05、0.31±0.03、0.95±0.11(P<均0.01)及术后2周的0.62±0.05、0.33±0.05、0.90±0.05(P<均0.01);Tei指数由术前的0.48±0.02增加至术后1周的0.59±0.03(P<0.01)及术后2周的0.58±0.04(P<0.01)。对照组手术前后左室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自主研制左心耳封堵器可以有效的封堵左心耳;左心耳封堵后短期内对实验动物左房功能无明显影响;封堵后短期内对左心室功能具有短期的减弱,更长期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4.
肺动脉高压患者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特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上腔静脉(SVC)血流频谱变化的特点. 方法心脏介入手术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21.5)岁,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收缩压.按照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肺动脉压正常值对照组(PASP<30 mmHg,n=8)、轻度肺动脉高压组(30 mmHg≤PASP<50 mmHg,n=18)、中度肺动脉高压组(50 mmHg≤PASP<75 mmHg,n=13)、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75 mmHg,n=6).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右侧锁骨上窝探测上腔静脉,记录平静呼吸时上腔静脉的频谱曲线,测量同一呼吸周期中频谱曲线各波峰值及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其呼吸变化率. 结果肺动脉压正常对照组上腔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S波、舒张期D波随呼吸波动明显.与肺动脉压正常对照组比较,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上腔静脉血流频谱S波、D波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上腔静脉血流频谱S波、D波随呼吸变化振幅减低,而离心方向的室缩波VR、房缩波AR波振幅增高(P<0.05),部分患者频谱形态发生变化. 结论上腔静脉血流频谱随呼吸变化是评价肺动脉压力的有效指标,可为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提供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285.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情绪障碍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情绪障碍与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抑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并且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抑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康复、预后等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1-2]。由于冠心病病人合并抑郁提示着其不良预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冠心病与抑郁的相关性[3]。现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1流行病学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  相似文献   
28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奉  许迪 《江苏医药》2005,31(5):363-36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是晚近发展起来的多普勒组织成像新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心肌运动速度,能够有效评价左右心室局域和整体心脏功能,评价心肌缺血,分析心脏电生理现象,评价心脏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脏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7.
张振山  姚天宇  许迪 《四川中医》2020,38(3):119-122
目的:观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98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清胃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停药后1个月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各单项中医证候疗效。对两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中医证候中,上腹痞满、胃脘胀痛、口苦咽干、口中异味、恶心呕吐、纳差、嗳气反酸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改善脾胃湿热型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根除后复发率,在HP感染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88.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高血压左室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局域心肌舒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EH左室肥厚(LVH)与无左室肥厚(NLVH)患者不同心肌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结果:LVH及 NLVH组 Vs、Ve值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LVH组与NLVH组的部分心肌节段Vs、V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VI能敏感地反映EH不同病期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程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89.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系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烧心、泛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及吞咽困难、嗳气、嘈杂等。2006—08-2008—08,我们应用疏肝降逆汤配合雷贝拉唑治疗肝郁型反流性食管炎57例,并与单纯雷贝拉唑治疗5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90.
目的运用压力-应变环(PSL)技术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前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21年5-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共24例。患者行右桡动脉穿刺有创测压, 随即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4水平胸椎旁神经阻滞, 在阻滞前、阻滞后20 min均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 分析并评价阻滞前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及局部节段心肌做功指数(MWI)、心肌做功效率(MWE)的变化。结果行双侧TPVB后, 患者心率减慢[(69.13±10.72)次/min比(65.46±9.66)次/min, P=0.01], 左室流出道血流量下降[(13.86±2.83)ml比(12.72±2.60)ml, P=0.017];患者左心室17节段中运动减弱及运动消失的节段MWI明显增加[运动减弱节段(1 175.76±206.64)mmHg%比(1 349.38±462.35)mmHg%, P=0.004;运动消失节段(684.94±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