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61.
目的 探讨心肌肥厚大鼠背向散射积分的变化情况 ,并结合心肌细胞外基质的病理改变及其重要影响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9)和其生理性抑制剂 (TIMP 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 ,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 1 0 6mg/kg·d× 15d)建立心肌肥厚的动物模型 ,测定室间隔中部心肌的背向散射参数 ,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方法检测心肌总体胶原、Ⅰ型和Ⅲ型胶原的改变 ,及MMP 9、TIMP 1蛋白和mRNA的表达 ,与超声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 1)实验组大鼠心肌胶原成分及MMP 9、TIMP 1蛋白和mR 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2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IBS % )在实验组较对照组增高(P <0 0 1) ,与心肌胶原、MMP 9和TIMP 1蛋白和mRNA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大鼠心肌肥厚时IBS %升高与胶原的过渡沉积密切相关 ,而MMP 9和TIMP 1可能是引起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2.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与大小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mediathickness)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美国ATPⅢ指南MS的诊断标准,将221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6例、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有1项异常,n=94)、亚组2(有2项异常,n=58)和亚组3(有3项以上异常,n=29)。采用美国HDICVProfilorDO2020动脉波形分析仪和HP5500超声仪检测各组大小动脉顺应性(C1、C2)和颈动脉IMT。结果代谢综合征各亚组随着组份聚集的增多,C1和C2逐渐降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其中与对照组比较,C1和颈动脉IMT与亚组2和亚组3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但与亚组1均无差异(P>005);而C2与各亚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OMAIR、颈动脉IMT与代谢综合征组份聚集程度呈正相关(rs=0493,rs=0261,P均<001),C1、C2与其负相关(rs=-0138,P<005,rs=-0195,P<001)。结论C1、C2降低,颈动脉IMT增厚与MS及其各组份的聚集程度密切相关;C2减退可作为反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管早期病变-内皮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63.
患者男,67岁,血压升高20余年,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一直予以降压治疗。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吸烟40年。2009年因胸腹部疼痛行CTA检查,示主动脉内广泛粥样斑块形成,胸主动脉(降支)内膜血肿、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264.
目的探讨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A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VSO介入治疗72例PMVSD病人。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1%(67/72例)。PMVSD大小(4.7±2.1)mm,PMVSD距主动脉瓣(2.1±1.0)mm,AVSO大小(7.1±2.6)mm。即刻封闭率94.0%。心律失常发生率20.8%(15/72例),新发生的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加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少-中等残余分流1例。平均随访(10.7±6.6)个月,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室性加速性心动过速1例,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破损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应用AVSO介入治疗PMVSD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要高度重视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要做好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265.
超声心动图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家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家系的分析,了解该病在中国患者中的遗传规律及临床特点,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患者及其亲属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对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等多切面扫查。观察心肌、心内膜的组织结构和血流分布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结果:所有先证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受累心腔内有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其间存在深陷的隐窝,心腔内血液与之相通,并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1例发生肺栓塞。在调查的4个家系中除1例为散发外,其余家系内均发现心肌病患者,其中1名亲属为肥厚型心肌病。结论:通过家系调查提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有遗传性,但遗传规律尚不能明确,且本研究首次发现该病与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出现在一个家系中,其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6.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对麻醉雄性Balb/c小鼠心功能进行评价的价值。方法:采集27只麻醉后雄性Balb/c小鼠的二维、M型、多普勒心脏超声图像.分别测量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结果:所有小鼠均可获得反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约89%的小鼠能获得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统计学分析得到心脏功能正常的雄性Balb/c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各项参数的参考值。结论:通过超声可以动态研究Balb/c小鼠心脏结构。准确评价小鼠心脏舒张收缩功能,为今后评价Balb/c小鼠心脏疾病模型提供定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6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情绪障碍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情绪障碍与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抑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并且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抑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康复、预后等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1-2]。由于冠心病病人合并抑郁提示着其不良预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冠心病与抑郁的相关性[3]。现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1流行病学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  相似文献   
268.
目的 筛选与单心室心脏病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完成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GSE136547芯片数据,应用R语言进行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miR-Walk 3.0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完成GO...  相似文献   
269.
目的 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探讨RVOT起源PVCs患者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时序规律.方法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测量30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心搏时及30例正常人纵向(TsL)、环周(TsC)、径向(TsR)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分别计算标准差,并分析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规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心搏时TsL、TsC、TsR标准差均增大,窦性心搏时TsC、TsR标准差增大.室性心搏时,TsL、TsR从心尖至基底的不同层面间差异显著;TsL、TsC在不同室壁间差异显著.结论 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均存在失同步状态,其中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270.
目的 探讨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stereo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3DE)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GM)及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ME)、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S3DE测量DCM患者(20例)、HCM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者(20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三组间及同组不同检测方法间的测量结果.结果 ①三组的S3DE同ME相比,EDV、ESV及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3DE同2DE相比,上述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3DE同ME、S3DE同2DE相比,EF测值仅在正常对照组(P<0.01)和HCM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CM组三种方法所测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间S3DE各项指标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DCM组EDV、ESV均显著增加,EF显著减低(P均<0.01),而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仅SV明显增高(P<0.01),EDV、ESV及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3DE所测EDV、ESV及EF同2DE相关性及拟合优度均好(r=0.778,0.876,0.932;R2=0.605,0.767,0.869;均P<0.01).④HCM组在控制了心率变量的影响后,心输出量同SV高度相关(r=0.987,P<0.01).结论 S3DE能实时显示心脏立体结构,准确可靠地评估左室收缩功能,优于传统ME和2DE检测方法;EDV、ESV及EF仍是临床评估左室收缩功能较为有效的指标;S3DE所测SV有望成为评估心肌病患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更为敏感、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