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5月本中心20例术前合并YMDD变异的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预防方案,持续监测术前及术后的移植肝功能、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血肌酐等.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3.5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存活.术前HBV-DNA≥106copies/m1患者YMDD变异率为12.4%,HBV-DNA<106copies/ml患者为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19/20)的患者于肝移植术后4周内HBV-DNA转阴性,5.0%(1/20)于术后6个月转阴性.此后长期复查HBsAg、HBeAg、HBV-D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BV再感染.1例患者在服用ADV 1年后出现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结论 应用ADV可有效预防YMDD变异受体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ADV有较低的肾毒性,用药期间仍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早期干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低分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低分儿的神经、智能和运动能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8例NBNA低分儿分组,评分(35~30)分干预组1 和未干预组1;评分(29~20)分干预组2和未干预组2.由专人进行神经、智能和运动能方面的测定.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分娩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 ,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MDI、PDI比较,(35~30)分组的干预组比非干预组均高出13分(P均<0.05);(29~20)分组的干预组比非干预组分别高出30分和28分 (P均<0.05).2个月和7个月时的神经发育检查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比较,(35~30) 分组正常:异常比值明显提高,分别P<0.05和P<0.01.(29~20)分组则分别P>0 .05和P<0.01.结论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低分儿在生后最初6个月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 ,在神经、智能和运动能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减少小儿后遗症的发生和减轻伤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40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对从急性排斥组Wistar→SD(n=5)和对照组SD→SD(n=5)两组肝移植大鼠T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扩增、逆转录成cDNA,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4096个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90条,其中ll条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差异表达明显:MHC(3条)、CD3抗原(1条)相关基因;蛋白酶类: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D型受体、磷脂酰肌醇二磷酸酶基因各l条;涉及核酸信号传导、激活、转录、翻译的基因3条。结论:T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信号传导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的大规模筛选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在排斥反应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温射频/手术/激光和微波等四种微创方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射频/手术/CO2激光或DNR微波等进行筛前神经切断术或/和双侧下鼻甲消融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进行观察随访,按照"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四种微创方式均有效,近期效果好于远期效果,术后1个月患者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个月总有效89.85-97.5%;术后1年总有效率80-92.5%,各组病例术后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嗅觉丧失、眼干、萎缩性鼻炎等症状.但手术方式较其他三种方式出血更多;激光和微波治疗后少数患者出现鼻腔干燥.结论 鼻内窥镜下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因其为粘膜下消融,粘膜功能未破坏,并发症少,治疗部位准确、术中出血少、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管狭窄(BS)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本中心53例OLT术后BS介入治疗的疗效。53例BS患者共接受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介入治疗107次,包括鼻胆管引流术68次、球囊扩张及胆管内支架术26次和胆管造影术13次。其中9例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介入治疗11次,包括PTC2次、PTCD7次、球囊扩张术3次及胆管内支架术1次。1例行经“T”管置管引流术。结果 ERC手术成功率为88、8%(95/107),鼻胆管引流术成功率为94%(64/68),胆管内支架术的成功率为88.5%(23/26)。PTC手术成功率为81.8%(9/11),PTCD成功率为100%(7/7),胆管支架术成功率为100%(1/1)。53例BS的介入治疗治愈率为28,3%(15/53),好转率为41、5%(22/53)。吻合口型、肝外型、肝内型、肝门型及弥漫型BS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66.7(4/6)、66.7%(10/15)、50%(1/2)、0(0/7)及0(0/22)。结论 目前OLT术后BS介入治疗的疗效尚不理想。介入治疗的疗效与BS类型密切相关,吻合口狭窄、肝外型和肝内单发型BS的疗效较好,肝门型和弥漫型BS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3例肝或肾移植术后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受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对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3.3%(1/3).术后并发症:1例因腹腔出血术后第29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均发生了肺部感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2例存活患者,从首次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56个月和228个月;从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40个月和48个月.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附43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0LT)术后胆管狭窄(BS)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们例OLT术后BS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们例B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T管的胆管介入治疗、胆肠吻合术、肝动脉内支架术及再次肝移植术。结果们例BS总治愈率为48.8%(21/43),好转率为30.2%(13/43),总有效率为79.0%(34/43)。41例BS的介入治疗治愈率为34.1%(14/41),好转率为31.7%(13/41),总有效率为65.8%(27/41)。吻合口型、肝外型、肝内型及肝内外混舍型BS的总治愈率分别为100%(5/5)、64.3%(9/14)、50.O%(1/2)及28.6%(6/21),其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0.0%(4/5)、64.3%(9/14)、50.0%(1/2)及0。12例BS行再次肝移植术的治愈率为50.0%(6/12)。结论目前OLT术后BS总体疗效尚不理想。BS介入治疗效果与其类型密切相关,吻合口型疗效最好,肝外型和肝内型次之,肝内外混舍型疗效最盖。再次肝移植是治疗难治性BS的有效方法,但要选择好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间施行肝移植的4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CMV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在451例患者中,发生CMV性肺炎7例,感染率为1.66%。CMV性肺炎的症状明显早于体征,7例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约1周后逐渐出现干咳、气促、呼吸困难等;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CMV pp65抗原检测均为阳性。CMV性肺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和适量的胸腺肽等的个体化免疫调节方案以及广谱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方法,6例治愈,治愈率为85.7%。结论 CMV性肺炎的早期临床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仍有规律可循,CMV pp65抗原检测法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特点。采取联合抗病毒和个体化免疫调节等综合措施治疗CMV性肺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临床特点,探讨其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5月的肝移植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为395例病人做了406次肝移植。7例颅内出血,发病率1.8%(7/395)。发生时间2周内5例,1例治愈;29天和40天各1例,均治愈,死亡率57.1%(4/7)。6例病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例高血压,3例术中出血大于15000mL。结论 颅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近期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颅内出血原因是多因素的,应采用减少术中出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血压、抗菌素治疗和开颅手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T淋巴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设对照组,利用40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从来自排斥组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逆转录成cDNA,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4096个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90条,其中10条差异表达明显、已知功能的免疫相关基因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3条)和CD3抗原(1条)相关基因;干扰素调节因子1、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相关基因各1条;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急性期蛋白抑制因子3相关基因各1条;补体因子1基因1条。结论 T淋巴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