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兔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抽取兔骨髓,应用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差速贴壁经纤连蛋白包被并结合EGM-2MV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用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MTT法、DNA周期检测MSC和EPC的增殖能力及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能力,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免疫原型以鉴定MSC;细胞吞噬功能特异性地摄取Dil-ac-LDL及FITC-UEA-1,并结合CD133、VEGFR2/KDR、CD34免疫荧光鉴定EPC,并计算其纯度。结果表明,经密度梯度分离单个核细胞,在早期贴壁细胞24 h换液时即可见明显集落形成,8 d后达80%融合,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排列;2次贴壁细胞经EGM-2MV培养基培养,第3天开始伸展,约8 d可融合近80%,细胞呈多角形,出现条索状结构;2种细胞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均在90%以上,传至第2代后,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MTT法检测显示,细胞生长d 3至d 5时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MSC G0-G1期为(93.32±1.65)%、EPC G0-G1为(93.05±1.95)%,2种细胞DNA周期无明显差异;早期贴壁细胞FCM检测CD90、CD44阳性率为(99.7±1.12)%、(99.1±2.33)%;CD14、CD45、CD79a阳性率分别为(4.8±0.38)%、(6.8±0.49)%及(0.4±0.08)%,经体外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鉴定为MSC;2次贴壁细胞传至第2代经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阳性率(82.1±3.4)%,CD133、VEGFR2/KDR、CD34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2±3.2)%、(64.7±4.3)%及(43.5±1.5)%,鉴定为EPC。结论:应用密度梯度分离法结合差速贴壁筛选法可培养出高纯度的MSC,2次贴壁细胞经纤连蛋白预包被并结合EGM-2MV培养基体外诱导可培养出增殖能力较强的EPC,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甘肃陇西黄芪中重金属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李进  许秀芳  孟萌  马志平 《中国药房》2010,(15):1401-1402
目的:对甘肃陇西黄芪中的5种重金属(Pb、Cd、Cu、As、Hg)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样品进行处理,通过原子吸收(AAS)法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肃陇西不同地区黄芪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结论:AAS法能准确测定黄芪中重金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心脏移植前后淋巴细胞多基因表达和CD4、CD8分子表达及环孢素A对其影响。方法 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心脏移植对照组和环孢素A干预两组。移植前、移植后24 h、3 d、7 d、10 d和12 d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分子表达、荧光差异显示分析淋巴细胞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移植组:7个基因差异表达,比同组的CD4和CD8分子开始正调表达的时间提前24 h;(2)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的有5个基因差异表达;(3)环孢素A组2.3-bisphosphoglycerate比对照组的第一个正调表达时相至少晚24 h,环孢素A还可抑制心脏移植后7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gig18基因的转录;移植后24 h内,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Na-通道蛋白基因正调表达。结论淋巴细胞多基因差异表达及与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比较对于深入研究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和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最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实验侧(患者左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对照侧(患者右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注射后即拔针,拔针后按压3 min。注射后2、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观察两种方法所致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侧VAS疼痛评分2、12 h(0.88±0.66,0.34±0.47),均低于对照侧(2.02±0.65,1.19±0.63),P<0.05;两组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侧瘀斑(10.5%)低于对照侧瘀斑发生率(23.5%),t=2.736,P<0.05;实验侧硬结发生率(0.04%)低于对照侧硬结发生率(15.4%),t=2.946,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推注时间10 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皮下瘀斑、硬结的发生率及减轻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80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心脏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及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我们建立了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Wistar大鼠心脏的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分别与SD大鼠的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做端侧吻合 ,将Wistar大鼠心脏移植于SD大鼠腹腔内。 80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成功建立 ,手术成功率 90 0 %。我们从以下方面作了总结 :1 麻醉 ;2 供心的摘取及保存 ;3 受体的准备 ;4 心脏移植 ;5 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活血注射液中黄芪药材指纹图谱的标准.方法 Beckman 高效液相色谱仪(168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RONTOSIL C18 柱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 ml·min-1.结果 测定了10个不同产地的黄芪样品,共获得10个共有峰,其中7号峰为芒柄花苷,并将其作为参照峰;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比较,均在0.90以上.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于活血注射液中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经皮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韶关市铁路医院妇科门诊接受诊治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经皮电刺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6.67%,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程度:经针对性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组内、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采用经皮电刺激疗法可获得颇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较而言,经皮电刺激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经期身体状态,将痛经对身体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通过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优化介入护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介入患者的安全.方法 针对医院回访中心在2011年进行介入治疗的929例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分析由于介入流程与交接环节引起的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对其进行汇总研究.遵循实用、有序、规范、简捷、方便记录的原则,将交接相关项目及顺序优化排列,制定介入护理交接单.结果 使用“介入护理交接单”后,有助于护士养成按固定的合理顺序行事习惯,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对2013年交接单使用后进行介入治疗的950例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回访结果及与介入有关的影响因素,与使用前2011年的929例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术中资料完整性、管路安全性、患者的满意度等均明显提高.结论 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使用后,提升了介入患者交接及转运的安全性,有利于介入手术护士与病房临床护士一体化培训,提高了介入手术室的效率和效益,增加了家属对医院的安全感、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机械研磨肾脏组织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法进行mRTECs原代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锥虫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DNA周期检测法分别测定和观察mRTECs传代成活率、生长情况及增殖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获得的细胞3 d后从贴壁的肾小管节段边缘长出,7 d后呈铺路石样,生长迅速可传代;传代细胞成活率达96%以上;第1代(P1)、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P1、P3细胞生长至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P1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78.9%和21.1%,P3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82.1%和17.9%;P3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角质蛋白-18及上皮型钙黏素显示细胞质内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率均达98%。结论机械研磨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能成功培养mRTECs,建立稳定、高效的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为肾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相关性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