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9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袁(TE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接近,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均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可作为一线抗抑郁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牛肝蕈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食用牛肝蕈,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牛肝蕈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精神分裂样症状,有特殊的“小人”幻视、妄想、兴奋紧张、失眠、行为紊乱等,并对肝脏和血液系统等有损害。精神障碍的程度与食蕈量有关;精神症状越重,所需缓解时间越长。经短程抗精神病药物等相应处理后精神病性症状可消除。结论:过量食用牛肝蕈可影响和损害神经系统,经短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障碍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相似文献   
63.
食管癌治疗方法的效果均有待提高。因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期已晚,为提高疗效,很多学者主张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我院自1986年11月至1990年3月对180例食管癌进行安瘤乳与放疗(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随机分组的对比研究,每组各9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4.
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被称为精神障碍中“普通感冒”。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上升,据调查其终生患病率为17.1%,已成为世界各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996年WHO一项关于“疾病负担”的研究分析,以因疾病造成“伤残”或功能缺损(disability)统计,抑郁症导致的“伤残”仅次于慢性肺部疾病而居第二位,占全部疾病总负担的6.2%,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65.
自杀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抑郁症是自杀死亡的首要原因,探究抑郁症自杀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预防和减少自杀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自杀与遗传、环境、社会、心理以及生物学因素关系密切。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抑郁症自杀相关基因进行探究。对近年来抑郁症自杀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利培酮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本院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获得患者或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严重自杀企图及依从性差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19~44岁,平均(28.9±8.5)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71.2±63.9)个月;阳性家族史2例。利培酮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0~48岁,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影响慢性皮炎、湿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EPQ-Adult)、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患者与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高;EPQ量表的N分(神经质)偏高;较多采用消极、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生活事件总量、负性生活事件分值较高.相火及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个性特征、应对、应付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状况均有关.结论 慢性皮炎、湿疹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及应付方式、负性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提示在该疾病的治疗、康复及预防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本文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一些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变迁地区和国家的研究资料,对社会经济文化变迁对酒精消费及其相关健康问题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评价盐酸奈法唑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24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各型抑郁发作的患者,分为奈法唑酮组120例、氟西汀组120例,疗程6周.疗效评估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安全性评估包括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血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时的HAMD减分率接近,奈法唑酮组(64.87±1.60)%,氟西汀组(66.47±1.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总显效率,奈法唑酮组84.99%,氟西汀组85.5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临床试验同时还发现两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奈法唑酮组57.39%,氟西汀组63.03%,严重程度大多数为轻度,少数为中度,个别为重度,但都能很快恢复正常.两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均不明显,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奈法唑酮的抗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似,不良反应均轻而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