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许琼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5):439-441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初产妇中医体质、个性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5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后42 d,利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以及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的产妇中86.36%采用母乳喂养,而气虚质产妇中62.07%采用人工喂养。平和质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除湿热质外的其他体质产妇(P<0.05);SCL-90阳性条目数>40条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29.11%,明显低于SCL-90阳性条目数≤40条的产妇7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3.316,P<0.001)。 结论 产妇的中医体质、心理状态会对母乳喂养造成影响,临床可根据产妇中医体质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十字交叉蝶形法用于献血穿刺针眼止血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240名献血者随机分组,实验组120名行十字交叉蝶形法止血;对照组120名行胶贴干棉球止血,观察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十字交叉蝶形法按压针眼止血效果及皮下淤斑少均优于胶贴干棉球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P<0.01);两组方法常见按压不当情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P<0.01).结论 十字交叉蝶形法用于献血穿刺针眼上血能有效压迫针眼,由于固定性好,解除了需要献血者自己正确按压15 min甚至更久的麻烦,方便了献血者,减少了皮下淤紫,实用经济,效果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索血凝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黏度指标和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49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55例,非糖尿病性肾病早期患者50例,终末期43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D-D、FIB、CHOL、TG、HDL-C、LDL-C和血流变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清D-D、CHOL、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流变相关指标升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D、FIB、CHOL、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流变相关指标升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D、FIB、血浆黏度高于糖尿病组,其全血黏度1/200s高于普通早期肾病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组D-D水平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全血黏度1/5s和全血黏度1/s则低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全血黏度1/30s和全血黏度1/s水平高于普通终末期肾病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血凝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呈现显著变化,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和全面管理.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暴露-效应(exposure-response)模型考察甲氨蝶呤(MTX)的体内暴露量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ADR)发生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360例7月~1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行大剂量MTX(HDMTX)化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在MTX给药后第1~10 d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肝胆系统的ADR并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version 4.02)进行分级评定。首先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法和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法获取患儿体内的MTX暴露水平。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暴露量与Ⅱ级以上(包括Ⅱ级)ADR发生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分别用内部和外部数据验证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MTX在患儿体内符合二房室开放式药动学模型,群体典型值分别为:V1(中央室分布容积)=11.66 L,V2(周边室分布容积)=2.82 L,CL1(中央室表观清除率)=5.04 L·h-1,CL2(周边室清除率)=0.16 L·h-1。患儿的体质量自然对数值(lnWeight)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对MTX的清除率有显著性影响。logistic分析显示MTX给药48 h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48-∞)与化疗相关ADR的发生概率之间相关性最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z=0.896(95% CI:0.838~0.955)。Youden指数最大(0.817)时对应的AUC48-∞最佳界值切点为2.03 h·mg·L-1,高于该值时ADR的发生概率>50%。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均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用于评估HDMTX化疗相关ADR发生风险的暴露-效应数学模型,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8月我科PICC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方式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受试材料:灌肠合剂100ml/瓶(系临床成人日用量)。每毫升约含生药0.81克。试验用浓度约为4.86/ml生药,由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自制(批号980119)。稀释液用蒸馏水。对照组用蒸馏水。  相似文献   
47.
主动脉夹层分离47例急性期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观察重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疼痛、主动脉夹层压迫症状及用药后的情况。做好心理疏导,认知教育。缓解疼痛、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结果好转、治愈出院32倒。自动出院10例,死亡5例。复发1例。结论严密观察有助医生及早诊断和处理,精心护理能降低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8.
杨美如  许琼 《现代护理》2002,8(4):271-271
加强沐浴室消毒隔离的管理和围产儿脐部的护理 ,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护理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为此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999年 9月~ 2 0 0 0年 8月 ,在我院出生母婴同室新生儿共 15 5 0例 ,其中足月儿 14 2 6例 ,早产儿 12 4例。Apger评分在 8分以上 ,体重 >2 30 0 g。据统计有 5例新生儿脐部有较微炎症 (指脐轮 12点处有似火山口状皮肤微红 ,脐窝干燥 ,无溢液 ,无体温升高 ) ,发病时间均在出生 2~ 3天。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皮肤 3次 ,再用金霉素眼膏涂抹局部 ,1~ 2天显效。2 方法2 …  相似文献   
49.
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琼  蔡林苹 《吉林医学》2004,25(3):17-19
目的 :探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本组 36 5例 (其中 2 72例为“国际微笑行动”资料 ) ,术前 2~ 3h经心理辅导室辅导 ,术毕转入麻醉复苏室监护其呼吸、循环、神经系统至稳定 ,特别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治愈 344例 ;死亡 2例 ;围手术期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 1 9例。结论 :加强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患儿进食困难或多系统发育不全影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0.
主动脉夹层43例的分期护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时期的观察重点和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疼痛、血压的变化及压迫的症状,做好止痛、镇静、降压等对症治疗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活动、排泄等日常生活,做好出院指导,防止主动脉夹层复发。结果:43例经过及时的诊断、治疗、密切的观察和护理,32例(74.4%)好转或治愈出院,自动出院6例(13.9%),5例(11.6%)死亡。其中6例做支架术,1例复发。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和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急性期的病死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在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再次发生主动脉夹层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