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58篇 |
免费 | 1002篇 |
国内免费 | 6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4篇 |
儿科学 | 178篇 |
妇产科学 | 97篇 |
基础医学 | 728篇 |
口腔科学 | 210篇 |
临床医学 | 2446篇 |
内科学 | 1204篇 |
皮肤病学 | 187篇 |
神经病学 | 270篇 |
特种医学 | 7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1279篇 |
综合类 | 4792篇 |
预防医学 | 2217篇 |
眼科学 | 269篇 |
药学 | 2024篇 |
32篇 | |
中国医学 | 1814篇 |
肿瘤学 | 5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6篇 |
2023年 | 429篇 |
2022年 | 484篇 |
2021年 | 599篇 |
2020年 | 493篇 |
2019年 | 413篇 |
2018年 | 405篇 |
2017年 | 268篇 |
2016年 | 316篇 |
2015年 | 336篇 |
2014年 | 779篇 |
2013年 | 765篇 |
2012年 | 889篇 |
2011年 | 996篇 |
2010年 | 934篇 |
2009年 | 874篇 |
2008年 | 868篇 |
2007年 | 818篇 |
2006年 | 807篇 |
2005年 | 789篇 |
2004年 | 636篇 |
2003年 | 604篇 |
2002年 | 552篇 |
2001年 | 540篇 |
2000年 | 566篇 |
1999年 | 419篇 |
1998年 | 376篇 |
1997年 | 406篇 |
1996年 | 355篇 |
1995年 | 295篇 |
1994年 | 261篇 |
1993年 | 167篇 |
1992年 | 205篇 |
1991年 | 167篇 |
1990年 | 148篇 |
1989年 | 145篇 |
1988年 | 120篇 |
1987年 | 102篇 |
1986年 | 93篇 |
1985年 | 101篇 |
1984年 | 84篇 |
1983年 | 66篇 |
1982年 | 78篇 |
1981年 | 47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8篇 |
1975年 | 8篇 |
1960年 | 8篇 |
195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小凸阵高频探头在儿科腹部超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新生儿颅脑,30例小儿胰腺,30例可疑小儿结肠息肉,30例小儿子宫病例,对同一患儿分别应用小凸阵高频探头和线阵高频探头探查,分析小凸阵高频探头和线阵高频探头对上述四种器官的显示率和图像质量。结果:小凸阵高频探头对小儿颅脑、胰腺、结肠息肉和子宫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线阵高频探头,对小儿胰腺和结肠息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线阵探头。结论:小凸阵高频探头能显著提升小儿颅脑、胰腺、结肠息肉和子宫的图像质量,提高小儿胰腺和结肠息肉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4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方法 测定家系成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V促凝活性(FV:C)和FV抗原(FV:Ag)含量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扩增先证者F5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 4例先证者APTT、PT明显延长,血浆FV:C和FV:Ag含量均显著降低.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1的F5基因存在G16088C(Asp68His)杂合错义突变及4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杂合多态性T35788C(Met385Thr)、A47295G(Hisl299Arg)、A58668G(Metl736Val)和A74083G(Asp2194Gly);先证者2的F5基因存在CA6253T(Arg952Cys)和CA6724T (Glnl 109stop)两种纯合突变;先证者3的F5基因存在C67793G(Pr02006Ala)纯合错义突变;先证者4的F5基因存在C74022T(Arg2174Cys)纯合错义突变.结论 Asp68His、Arg952Cys、Glnl109stop、Pro2006Ala和Arg2174Cys这5种突变,及Met385Thr、Hisl299Arg、Metl736Val和Asp2194Gly这4种多态性是导致相应先证者I型遗传性FV缺陷症的原因.其中,Glnl109stop、Pro2006Ala和Arg2174Cys是国际七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相似文献
993.
许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8):992-996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响下,迫使美国的大量面对面线下教学转向远程线上教学,信息化教学成为美国物理治疗专业教育的新常态[1].北美(主要指美国、加拿大)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专业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比较接近,是世界上PT专业教育的重要代表.美国的PT专业始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同时通过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方法共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假手术组7只大鼠仅暴露和游离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手术组21只大鼠经手术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成功后又随机分为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1Hz)、高频rTMS组(20Hz),每组7只。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rTMS治疗,连续10d,刺激疼痛对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M1)。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对大鼠疼痛行为学表现及DRG内nNOS表达进行测量比较。 结果造模后第3天,手术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疼痛行为学表现,机械痛缩爪阈值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rTMS治疗后,高频rTMS组机械痛缩爪阈值较假治疗组升高(P<0.05),而低频rTMS组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假治疗组和低频rTMS组损伤侧DRG内nNOS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且主要位于中、小细胞,少量表达于大细胞。与假治疗组比较,高频rTMS组DRG内nNOS阳性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低频rTMS组无此改变。高频rTMS组大鼠疼痛改善程度与相应水平DRG内nNOS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DRG内nNOS的表达增加;高频rTMS可以通过降低DRG内nNOS的表达而缓解疼痛,低频rTMS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榆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榆尿管切开取石术79例.结果 2例术中改开放手术,余77例取石成功;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30~60 mL,(平均40 mL).术后无漏尿发生.58例获随访2~36个月,B超及IVU检查证实患者肾盂积水及肾功能好转,所有病例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结石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效果确切,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可部分取代传统的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诊断明确的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以30名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测定血清IGF-1、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结果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浓度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分级越差,IGF-1浓度越高。在所有80例被检者中IGF-1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正相关(r=0.554、0.570、0.479、0.016,P<0.05),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257、-0.531,P<0.05)。IGF-1与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胶原(C-Ⅲ)呈正相关(r=0.580、0.655、0.542,P<0.05)。结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GF-1增加与肝功能减退、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可能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3个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GT)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诊断,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凝血指标检测、血小板(PLT)聚集试验、出血时间测定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明确3个遗传性GT家系的诊断,用PCR扩增先证者的αⅡb及β3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利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外显子基因检测,同时选择100名健康人对照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 3个家系的先证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检测均正常,而出血时间(BT)延长;血小板对多种诱聚剂反应低下,而对瑞斯托霉素反应基本正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家系2及家系3先证者为Ⅰ型GT,家系1先证者为Ⅱ型GT。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均位于αⅡb基因,分别是17号外显子14502CT导致R(Arg)553X(stop)纯合无义突变;26号外显子18859CT导致Q(Gln)860X(stop)纯合无义突变;15号外显子14103-14104insT、14105AC、14106GC、14107AT导致氨基酸移码突变;其家系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应位点的杂合突变。结论纯合无义突变18859CT、纯合插入突变14103-14104insT及3个纯合性错义突变14105AC、14106GC、14107AT是导致先证者2及先证者3发生Ⅰ型GT的原因,而14502CT纯合无义突变是先证者1发生Ⅱ型GT的原因。其中,纯合性插入突变14103-14104insT及纯合性点突变14105AC、14106GC、14107AT为国际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复合耳周带蒂软组织瓣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了探讨修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笔者做了相关的总结。方法对8例鼻咽癌放疗后颞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在乳突根治术的同期采用耳后Palva瓣、带蒂颞肌筋膜瓣及外耳道皮瓣复合转移乳突术腔填塞术后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结果5耳获得干耳(62.5%),无死骨再形成;2耳(25%)症状改善,术腔仍有感染,局限肉芽组织生长,无死骨再形成;1耳(12.5%)术腔填塞筋膜局部坏死及局灶游离死骨形成,定期换药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治疗困难,应用耳周复合带蒂软组织瓣转移行术腔填塞术对解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水、死骨再形成等术腔问题有较好的效果。结论加强专科护理,落实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女,26岁。因退乳医生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匈牙利吉瑞大药厂批号H20020370]2.5mg口服,2次/d,上午9:00服药,20min后患者自述有些头晕、恶心,未予重视。35min后,头晕、恶心加重,出现心悸、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发绀,R30~40次/min,HR130次/min,BP40/20mmHg,临床考虑是甲磺酸溴隐亭片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给氧,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延误型腘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 9例延误型腘动脉损伤患者,采取切开探查,动脉吻合或自体血管移植修复治疗,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及坏死组织清除等措施。结果 9例中血管再通肢体成活5例,其中3例遗留严重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例患者发生5个足趾干性坏死,但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另1例患者遗留大面积的皮肤营养不良及轻微的肢体感觉功能障碍;4例截肢。总截肢率44.4%;病残率77.8%。结论腘动脉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尽量避免延误型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