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60篇
  3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2.
罗维贵  许杰  韦中胜 《右江医学》2005,33(3):311-311
肺结核与肺癌的关系临床上多有报道,支气管内膜结核并存肺癌则少见报告。现将我们在临床发现的5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中央肺癌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磨损颗粒对单核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CD147/EMMPRIN)的影响。方法根据颗粒/细胞比值实验分为0、1、10、100、500、1000共6组,将不同浓度的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颗粒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共培养24h,台盼蓝染色检测THP-1细胞存活率,利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CD147/EMMPRIN的表达。结果加入UHMWPE颗粒前及共培养24h后THP-1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流式细胞术、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结果均显示加入UHMWPE颗粒后,CD147/EMMPRIN表达较对照组(即颗粒/细胞比值为0)增加,当颗粒/细胞比值在1-100范围时,CD147/EMMPRIN表达与颗粒浓度正相关,颗粒/细胞比值大于或等于100时,CD147/EMMPRIN稳定保持在高表达水平,不随颗粒浓度升高而变化。结论 UHMWPE颗粒刺激单核细胞高表达CD147/EMMPRIN,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组临床疑诊为大关节PVN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分析PVNS的MRI影像特点、诊断正确率、误漏诊原因,以及在术后随访及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66例患者的资料纳入分析,54例经过病理确诊为PVNS,男23例,女31例。其中弥漫型为46例,局限型为8例。MRI诊断为PVNS55例,52例确诊为PVNS,MRI诊断PVNS准确率78.8%;术后复发20例,MRI诊断复发准确率100%;7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1例放疗后病理性骨折。结论 PVNS是一个容易复发的良性滑膜增生性疾病,MRI术前及术后诊断准确率高,MRI在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明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5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明颗粒低剂量组(3.6 g生药/kg)、复明颗粒中剂量组(7.2 g生药/kg)、复明颗粒高剂量组(14.4 g生药/kg)、银杏叶片组(5.18 mg/kg)。预防灌胃给药7 d后,采用改良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局灶性脑缺血120 min后,恢复脑血流再灌注,继续灌胃给药治疗3 d。末次给药1 h后,观察复明颗粒对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行为损伤评分、脑额叶皮层细胞尼氏染色、大鼠脑额叶Bax和Bcl-xl表达的影响。结果:复明颗粒高剂量组比模型组神经行为损伤评分显著降低,复明颗粒高剂量组额叶皮层细胞Bax表达比模型组显著降低,复明颗粒高剂量组Bcl-xl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加。结论:复明颗粒可通过调节神经元Bax和Bcl-xl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自199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7例。彻底切除假关节部位异常骨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钻通骨髓腔.创建新鲜的骨折断端。植骨方法分别为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或自体髂骨移植。固定方法采用髓内钉或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结合石膏及支具外固定。结果随访2-11年,5例骨折最终愈合,此5例中一次手术骨愈合3例,再骨折2例3次。失败2例,其中l例报告植骨Ilizamv外固定失败后,拒绝再治疗。另1例双侧胫腓假关节患儿,随访11年,共行5次髓内针内固定,3次Ilizarov外固定,均失败,患儿已14岁,轮椅生活,拒绝截肢。结论目前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治疗效果仍是不够理想.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外固定或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加股骨短缩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1例(11髋)DDH患儿采用开放复位、股骨短缩术加Salter截骨术式治疗。其中男2例,女9例;左侧7例,右侧4例。患儿手术时年龄为2岁8个月~5岁3个月,平均3.5岁。按Tsnnis系统分级:Ⅲ度2例,Ⅳ度9例。术前患肢缩短1.5~3.5cm,平均2.4cm。结果患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8年。股骨颈前倾角术前测量30°~50°,术中皆矫正至20°左右。术前髋臼指数35°~55°,术后矫正至17°~32°。术中股骨截骨长度1.0~2.5cm,平均1.6cm。McKay评分,优7髋,良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对2~6岁之间的高脱位DDH患儿,开放复位术中发现复位困难或复位后压应力大时应行股骨截骨短缩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正常人骨盆体位变动下相应髋臼角度的三维监测观察,为临床上髋关节假体置入的角度判定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对60名受试者于不同体位下进行骨盆侧位X线摄片并进行前倾角监测。摄片体位包括自然站立位、自然仰卧位及屈髋抱膝仰卧位。结果在自然站立位、自然仰卧位及屈髋抱膝仰卧位的前倾角分别为——青年组:64.2°±3.33°,60.6°±3.53°,45.4°±5.69°;老年组:68.0°±3.33°,67.0°±3.92°,55.0°±3.34°。站立位较自然卧位骨盆前倾角差值均数为3.56°(青年组)和3.60°(老年组)。站立位较屈髋抱膝仰卧位骨盆前倾角均数差值为18.8°(青年组),12.1°(老年组)。结论屈髋抱膝仰卧位较站立位时骨盆前倾角变化显著,使得髋臼窝开口与躯干水平面及矢状面间角度改变较大.会影响关节置换术臼杯置入角度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不能摘除脱出游离的髓核组织 ,是其禁忌证[1] 。我们通过改进手术方法 ,改变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工作套管的位置和角度 ,自 1998年 6月~ 1999年 12月经皮治疗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48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0 4岁。病史 3d~ 2 0年 ,平均 8 9个月。L4/5 2 1例 ,L5 /S12 7例。根据CT或MRI检查 ,游离髓核脱入椎管 38例 ,脱入侧隐窝 10例。全组患者均有下肢疼痛 ,单侧 35例(包括双侧下肢交替痛 ) ,双侧 13例 ;3例伴有马尾症状 ;41例有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行后方入路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手术,对照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48例,明显改善6例。54例中24例Ⅰ度滑脱,其中22例术后X线片检查证实完全复位;Ⅱ度滑脱30例,28例完全复位,另2例滑脱部分复位。术后无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结论 USS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随诊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