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31.
随着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TKI)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的发明,胃肠间质瘤(GIST)的生存期大为改善,但GIST的原发和继发性耐药问题是限制其疗效的关键。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能绕过酪氨酸激酶受体,直接作用于其下游信号分子的保护伞HSP90,间接使其下游信号分子降解,中断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GIST的生长。近年来,HSP90抑制剂作为GIST三线治疗药物开始尝试应用于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多种HSP90抑制剂对TKI多重耐药的GIST患者有较好疗效。随着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促进,BEAMing技术等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HSP90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会渐趋光明。  相似文献   
532.
王静  汪琪  何侠  许建华  孔诚 《肿瘤学杂志》2011,17(2):126-129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方式(调强和普放)中采用非标准分割方案的疗程总剂量及分次剂量、总时间及分次数对鼻咽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2月经病理确认并进行放射治疗且随访到2009年12月的资料完整的Ⅱ~Ⅳ期鼻咽癌病例162例,调强组57例,普放组105例;调强组和普放组给予肿瘤的总平均物理剂量分别为72Gy和76Gy,所对应的生物等效剂量(EQD2T)分别是75.5Gy和70Gy。调强组采用鼻咽加上下颈淋巴引流区同期加速推量动态调强放疗技术,普放组采用面颈联合野加颈部切线野常规放疗技术。[结果]调强组和普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9%和70.5%,5年局控率分别为84.2%和78.1%,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7%和71.4%,均无显著性差异。5年并发症发生率调强组低于普放组(65.9%vs85.1%,P=0.016)。[结论]调强和普放照射方式中采用72~76Gy物理剂量所反映的生物效应对鼻咽癌疗效影响不明显,两组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接近。调强技术降低放疗损伤与晚反应组织生物剂量无关,但和物理优化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533.
目的评价灵芝三萜组分GLA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GLA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小鼠S180肉瘤移植瘤模型和人结肠癌Colon26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价GL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GLA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CA46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为0.50,0.52,0.53 mg/mL,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0,0.82,0.85 mg/mL和0.97 mg/mL,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和人恶性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基本无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表明,GLA在高剂量2 g/kg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小鼠S180肉瘤细胞及裸小鼠Colon26结肠癌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65.6%,50.1%和46.5%。结论体内外试验均表明灵芝三萜组分GLA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34.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皮下人结肠癌移植瘤的局部抑制作用。方法雌性Balb/c裸鼠20只,以人Colo205型结肠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人结肠癌实体肿瘤模型,待肿瘤体积长至理想大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治疗组给予移植瘤以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每周测量2次肿瘤体积,治疗27d后,处死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T/C)、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增殖率[Brdu标记指数(LI)]。结果治疗27d后,裸鼠均存活。治疗组(125I粒子组)移植瘤的RTV为(251.59±72.2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RTV(1087.94±510.72),相对肿瘤增殖率为23.13%,明显减少,治疗组的LI为(15.00±5.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LI(38.75±6.29)。结论①人Colo205型结肠癌模型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大肠癌基础研究的良好模型之一;②125I放射性粒子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局部抑制作用;③125I放射性粒子在肿瘤体内累积一定剂量才会逐渐显现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535.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综合症是食管癌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延迟,故又称胃排空延迟症。其一旦发生,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笔者总结15例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综合症的临床资料,并就其治疗方面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6.
头颈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两个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23例头颈部NF-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位年龄21岁,男女之比3∶4。颈部12例、口腔内5例、颧部2例、颞部1例、睑额顶部1例、翼腭凹及下颌骨各1例;除了牛奶咖啡斑及皮肤赘瘤两大特征外,1例有枕骨缺损、1例有颈椎后凸畸形,1例瘤体自发性大出血死亡,1例恶变,2例合并血管外皮肉瘤、2例有颅内占位病变、1例伴有垂体瘤且智力低下。17例有详细家族史记载的5例有遗传史,其中1例父亲及同胞4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结论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程长,青春期为主要就诊年龄段。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恶变及自发性大出血应引起重视。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手段,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修复水平是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胃清口服液逆转大肠癌长春新碱耐药的作用,初步探讨其逆转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耐长春新碱(VCR)细胞株HCT8/V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CR组、肠胃清组、肠胃清高剂量+VCR组、肠胃清低剂量+VCR组。治疗结束后计算瘤体抑制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瘤内VCR药物浓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瘤内细胞周期和凋亡改变。结果:肠胃清高低剂量联合VCR的瘤体抑制率为47.47%、69.62%,明显高于单用肠胃清或VCR组;对照组VCR的含量为0.1745μg/g瘤重,而肠胃清高剂量联合VCR组的浓度为12.2236μg/g瘤重,是对照组的70.05倍;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后,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以肠胃清联合VCR组作用最强。结论:肠胃清逆转大肠癌移植瘤对VCR的耐药与通过增加瘤体内药物浓度、诱导细晌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38.
目的:探讨适合中药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及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记录患者介入治疗2个周期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价有关肿瘤客观疗效评价的资料的完整程度。结果:以往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很全面地反映中药介入治疗的疗效。结论:以生存质量为先导的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能更适合于中药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39.
目的开发出一种不用过氧化铝进行预处理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雷公藤片粉末以无水乙醇超声溶解后直接上样测定。色谱柱为Gracesmart RP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1:79),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21nm,进样量5.0μL。结果雷公藤甲素检测浓度在0.5~3.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5%(RSD=1.4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雷公藤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40.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筛选出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56例,给予氨氯地平5mg/d晨服,替米沙坦80mg/d晨服,实验疗程为8周.结果 治疗8周末,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10.2±2.6)/(7.8±2.8)mmHg、(11.0±1.8)/(7.5±2.7)mmHg、(9.5±1.5)/(7.4±2.0)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晨峰程度降低(15±3)/(11±2)mmHg,血压峰值异常控制率83.9%,24小时动态血压达标率87.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不仅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而且能控制血压晨峰的发生,降低晨峰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