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许力舒 《新疆医学》1998,28(3):162-162
心源性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突发事件。以往临床应用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均需外科开胸将除颤电极缝至心外膜上,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且费用高、手术难度大、病人住院时间较长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CD的临床应用。近几年来,新一代经静脉非开胸单根电极植入ICD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以上存在的难题。我院于1997年3月26日成功进行1例该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叶酸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着许多生化反应。1996年McCully提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mia)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此后有大量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心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将HCY与冠心病血管病变的关系综述如下。一、同型半脱氨酸(HCY)的代谢人体内HCY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来源为蛋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替罗非班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MWH)在预防支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治疗的患者43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220)和LMWH组(n=210),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等相同基础治疗,分别给予替罗非班和LMWH治疗48h;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支架血栓形成、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顽固性心肌缺血显著低于LMWH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支架术后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使冠脉内血栓形成明显减少,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将61例患者分别诊断为37例慢-快AVNRT和24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对61例患者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方法进一步检测. 结果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法检测37例AVNRT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成功,其余31例均为逆传房室结图形;24例AVRT患者中4例未检测成功,15例呈逆传旁道/旁道图形,5例呈非逆传旁道/旁道图形.如以逆传旁道/旁道图形为标准,鉴别间隔快旁路引起的AVRT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敏感性75%,特异性可达100%.结论希氏束旁刺激法对鉴别诊断AVRT与AVNR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的介入封堵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诊断为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患者,输送系统沿右髂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最上静脉、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房和左房进行介入封堵方法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治愈.结论: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患者如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最上静脉发育正常,能够采用介入封堵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个性化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预防心功能异常.方法 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例基本正常,其中实验组32例,个性化永久起搏多部位筛选;对照组33例,单纯以右室流出道作为永久起搏点,比较两组患者起搏QRS波时限和形态、术前与术后6 ~ 36月的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和NYHA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起搏QRS时限和形态、术后3年LVEF和心胸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预防心功能异常方面,对于心功能、LVEF和心胸比例基本正常而需永久心室起搏的患者,个性化多部位筛选永久起搏可能优于单纯右室流出道起搏.  相似文献   
77.
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共识。但传统的单纯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为目标的干预策略并未使冠心病的发病和预后改善达到理想的预期值。最新研究发现,脉压差过大,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已有研究证实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良好的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79.
替罗非班诱导严重血小板减少症七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接受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趋于增多,国内外曾报道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诱导血小板减少症(GIT).我们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各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GIT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女性人群中这一趋势并不明显[1].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心肌缺血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只有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采取合理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才能有效改善女性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