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重危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留置套管针最大流速可达 97ml/min ,能满足重危病人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1] ,所以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一般选用上肢的肘部静脉、腕部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但是四肢伤残、失血性休克和心脏骤停者肢体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 ,我们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 ,取得满意结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78例 ,男 6 1例 ,女 17例 ,年龄 17~74岁。其中失血性休克 4 8例 ,心脏骤停 19例 ,爆炸伤11例。根据门诊号奇偶数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 32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并发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对75例恶性肿瘤患者,62例普通病人及正常人对照组75例,进行血清弓形虫抗体的检测,以效价≥1:64为阳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感染率为33.3%,普通病人组感染率为11%(P<0.01),正常对照组感染率为5%以下(P<0.001)。以恶性葡萄胎患者感染率最高,达83%;其次为白血病及消化道肿瘤,分别为40%,39%,以上三种肿瘤患者的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分别为48.51,63.59和38.1。7例乳腺癌和11例肺癌患者抗体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神经病学有其独特之处,解剖结构复杂。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神经科疾病国际分类ICD-10中的病种多达1000余种;病情千变万化,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神经科的影像资料比较多,特别是CT或MR。所以要学好神经科,教好神经科,必须利用好各种教学设施,特别是多媒体.制作精良、生动的多媒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如此,也要按照认识的规律,不断强化,反复实践,才能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现将我科应用多媒体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志贺菌毒力大质粒能否在体外转移及其转移后是否仍具有致病性.方法 将人源福氏志贺菌及其毒力大质粒分别与鸡源鲍氏志贺菌混合,并在37℃培养箱和4℃冰箱中混合培养24h;用不同剂量的毒力大质粒转移菌株通过口服和腹腔注射分别人工感染雏鸡和小白鼠.结果 人源福氏志贺菌的毒力大质成功转移到丢失自身毒力大质粒的鸡源鲍氏志贺菌中;转移菌株对雏鸡和小白鼠均有致病性,且转移菌株的培养特性也有所改变.结论 当志贺菌的毒力大质粒裸露出来且具有适宜的条件时,可以在体外转移到相近的病原菌中,且新生成的转移菌株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致病性;志贺菌的高致病性需要有毒力大质粒和菌体的其他特殊致病因子同时存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个月,视物不清半个月"开2007年10月5日入院.患者2006年1月被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同年7月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术.移植术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血症,已治愈.出院后服用他克莫司、氟康唑、泼尼松治疗.2007年7月患带状疱疹,已治愈.8月20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7.5~38.3℃.9月5日出现双足麻木无力,逐渐向上发展,伴胸部束带感,大小便费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观察铜砭刮痧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疗效。 方法 选取 60 例我院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 30 。 对照组患者采用肢体以及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铜砭刮痧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MBI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 MBI 评分及 NIHS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明显,而且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将铜砭刮痧应用于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蝎毒活性多肽 (SVAP)抗栓作用机制。方法 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UVEC培养液中 6 Keto PGF1α的含量以反映PGI2 的变化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 SVAP 1、5、10、2 0mg·L- 1均可明显增加HUVECPGI2 的释放 ,而SVAP 1、5mg·L- 1对NO的释放无明显影响 ,SVAP 10、2 0mg·L- 1可使NO释放量显著增加 ,PGI2 和NO释放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SVAP抗栓机制可能与影响VEC合成或 (和 )分泌PGI2 ,NO以及NO与PGI2 二者之间协同及相互介导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伴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ixed Lineage leukemia rearrangement, MLL-r)的AML, MLL相关的融合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微小残留病(MRD)标志,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进行有效预测[1]。伴不同MLL-r的AML初诊时融合基因定量水平不同, 随着肿瘤负荷变化的动力学也不尽相同, 因此, 可能并非所有类型的MLL-r都是最佳的分子MRD监测指标。此外, 少数患者会出现克隆演变,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ML MRD的敏感性(10-3~10-4)一般低于分子生物学检测(10-4~10-5)[2], 而WT1作为泛白血病标志物可用于对大多数AML的MRD进行监测[3]。临床中我们会同时监测FCM、MLL相关融合基因以及WT1水平, 观察伴有MLL-r的AML的MRD状态, 预警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研究拟比较WT1和MLL-r作为伴MLL-r的AML的MRD标志, 预测移植后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以“发现左颈前无痛性肿物3个月”为主诉,于1998年3月21日入院,发病以来无消瘦、食欲亢进、怕热及性格改变等症状.体检:在左颈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