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类严重的创伤,危害性大,是造成伤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的诊疗手段及治疗药物的发展,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趋于下降。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TBI)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2012年度收治的1 372例TBI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时间、伤因、伤情、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BI发生于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9:1),男性患者31~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9.01%),女性41~50岁年龄段最高(8.24%);8月份发病人数最多(13.41%);受伤地点以街道、公路为主,车祸伤最常见(61.01%);损伤类型中以轻型颅脑损伤多见(56.92%);TBI的病死率为6.56%(60/1 372).结论 TBI的发生在年龄、职业、时间及地点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不同人群和职业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单侧开颅40例;另一组常规双侧开颅4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结果单侧开颅组恢复良好31例,重残3例,中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双侧开颅组恢复良好22例,重残4例,中残9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单侧开颅组恢复良好病人较双侧开颅组明显增多(P〈0.01),单侧开颅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可以缩短病人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  相似文献   
24.
非对称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是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特殊类型,处理颇为棘手,部分需手术治疗,但双侧开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不利于患者康复.有时一侧额叶脑挫裂伤较重,对侧较轻,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尚无统一标准.为此,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性地对非对称性双侧额叶挫裂伤进行单侧骨窗开颅大脑镰切开治疗40例,并与同期双侧开颅治疗患者4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颅眶区骨质结构特殊.在受到外力打击后易导致视觉、神经甚至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伤.深入研究颅眶联合伤的救治,已成为神经外科、眼科、颌面外科的共同课题。本院2003~2005年共收治严重颅眶联合伤42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高血压脑出血足脑血管疾病巾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对于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硬膜下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ICP)监护的价值. 方法 选择10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分为ICP监护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ICP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 结果 ICP监护组术后平均应用甘露醇的时间为8 d,平均剂量为950 g;常规治疗组术后平均应用甘露醇的时间为12 d,平均剂量为1 450 g.两组在甘露醇应用时间及剂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监护组50例中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4例(8%),急性肾功能损害7例(14%),应激性溃疡4例(8%),肺部感染8例(16%);常规治疗组50例中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9例(18%),急性肾功能损害14例(28%),应激性溃疡5例(10%),肺部感染9例(18%).两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及急性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性溃疡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监护组患者术后ICP初值与患者死亡率呈负相关(P<0.01);全部患者经3个月随访,ICP监护组50例中恢复良好27例(54%),轻残13例(26%),重残2例(4%),植物生存3例(6%),死亡5例(10%);常规治疗组50例中恢复良好17例(34%),轻残6例(12%),重残6例(12%),植物生存8例(16%),死亡13例(26%),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连续ICP监护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8.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目前内、外科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我们采用早期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颅脑创伤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1%,且生存的患者中大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国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颅脑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是城镇颅脑创伤的首位原因.其中,与急性酒精中毒相关的交通事故占了不小的比例,在北美交通事故原因的统计资料中,急性酒精中毒占了40%以上[1].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会发生凋亡,并且凋亡是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神经细胞内存在凋亡和抗凋亡双重信号的激活,其中caspase家族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激活是重要组成部分[2].笔者通过观察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大鼠脑内神经细胞caspase-3的表达和凋亡指数的变化,讨论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颅脑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额颞部脑挫裂伤引起的颅高压甚至脑疝是引起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有时为了追求充分减压,采用超低位骨瓣[1].但术后常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给日后颅骨修补带来一定困难.笔者采用个体化数字化三维钛网修补额颞部超低骨瓣颅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