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02篇
内科学   6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63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DLLA可吸收医用膜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预防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5年3月,对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和椎弓根内固定后,在硬膜外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不良反应,防粘连效果良好。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是一种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2.
患者女性,55岁,教师。骶尾部疼痛不适8月,加重3月伴大小便困难2周。患者自1998年11月左右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骶尾部疼痛不适,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活动正常,口服一般止痛药可好转,未予重视。3个月前自觉疼痛明显加重,大便干结,伴夜间持续疼痛影响睡眠,行走时疼痛加重。随到当地医院就诊,X线片、MRI均提示骶尾椎骨质破坏,较大软组织肿块。当地医院给予中草药和对症治疗。3月来症状逐渐加重,彻底难眠,行走困难。入院前2周出现大小便困难,无便血。再次MRI检查提示肿块较3月前明显增大,达10.5cm×7cm。要求入院手术治疗。查体,…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机体 炎症性肠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30人,病理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人,科罗恩病患者16人,取外周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和抑制率(RFIR),并比较三者之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和科罗恩病患者的RCR、RFER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ICR、RFIR均高于对照组(P<0.01)。溃疡性结肠炎和科罗恩病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隐存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而且是两种炎症性肠病的共同特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估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治疗小儿扁平足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扁平足患儿19例,男15例,女14例,手术年龄6~14岁(平均9.6岁),单侧11例,双侧8例,共27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其中11足因伴有跟腱挛缩同时行跟腱延长术,对患足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18例(26足)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6个月),在2~4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疗效:优8足,良15足,中2足,差1足.跟骨倾斜度由术前(9.7±2.1)°增加到(21.9±2.7)°;距骨水平角由(30.3±4.3)°减少到(16.9±4.0)°;距骨第一跖骨角由(22.8±3.4)°减少到(2.4±3.1)°.结论 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的方法可有效地缓解由于小儿扁平足引起的临床症状,保留了距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采用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四肢骨干和干骺端骨折的适应证和技巧.方法 采用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制成的可吸收钉/棒治疗部分儿童四肢骨干和干骺端骨折56例.小切口切开复位后1至3枚钉棒内固定,术中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肢体行石膏或支具外固定3~8周,2~3周后间断拆石膏进行关节功能训练,3~4周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结果 随访44例,患儿术后平均随访5.5个月(3~12个月).全部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伤口无红肿渗出,无细菌感染.结论 小切口PDLLA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四肢骨干和干骺端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理想,避免再次手术,是治疗小儿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可以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0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镜治疗兼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效果、适应证、禁忌证及讨论一系列相关问题。方法:经后路椎板间隙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结果:217例患者门诊随访3—12个月,通过回顾分析,按有关标准评定其疗效,优186例,良25例,中6例,差O例,优良率达97.3%,治愈率85.9%。平均住院天数6.5d,平均费用8648元,手术操作时间30-120min。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该方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作为现代微创治疗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7.
同种异体骨板覆盖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板覆盖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方面的疗效。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H”形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覆盖。观察临床症状及CT、MR I表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CT、MR I椎管扩大,骨板无倾斜、移位,脊髓无压迫,无排异反应;术后椎管内容物形态良好,骨板两侧已与相邻接触骨组织融合,密度相等。结论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和诱导成骨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能有效阻止硬膜外粘连,防止椎管术后再狭窄,可用于节段性椎管覆盖成型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IgE水平及嗜酸细胞计数(EOC)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儿68例分为肾损害型(n=30)和非肾损害型(n=38)两组,选取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儿童血sICAM-1(μg/L)、IgE(IU/ml)及末梢血中EOC三项指标,并对所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组急性期的sICAM-1、IgE及EOC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IgE水平在肾损害型较非肾损害型增高(P<0.01),而sICAM-1和EO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缓解期sICAM-1和Ig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肾损害型患儿的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706 5,r=0.609 0,P<0.001);非肾损害型患儿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625,P<0.001,r=0.596 3,P<0.01).结论 sICAM-1、IgE水平及EOC在伴或不伴肾损害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表明这些因子可能参与了本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9.
苯并(a)芘对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对神经元活力和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1—3d的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进行神经元培养,在细胞培养第5天左右,选取生长良好的同批次神经细胞,以B(a)P同时加或不加S9分别对神经元染毒,使B(a)P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对照组)、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继续培养40h,应用CeIlCamting Kit8检测染毒后各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黄瞟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神经元SOD、MDA水平。结果随着B(a)P浓度的增加,神经细胞活力下降,不加S9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加S9后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表现出较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染毒后的神经细胞内SOD和MDA测定表明,不加S9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加S9后随着B(a)P浓度的增加,神经细胞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a)P可对神经元产生细胞毒性效应,脂质过氧化可能是细胞活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根据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自我护理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并分析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为促进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自我护理的21条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确定审查指标、审查方法,并进行障碍和促进因素分析。结果 共制定15条质量审查指标,其中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低于60%,障碍因素主要为缺乏规范化管理流程、证据应用配合度不高、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延续护理服务有待提升、自我护理重要性认知不足等。结论 临床科室应用证据时,需要结合促进因素及障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利于最佳证据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