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21.
目的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新型三磷腺苷(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药(KATPCOs)埃他卡林(IPT)对HPH肺组织中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PH模型组、IPT实验组各12只。HPH组及IPT实验组在(100±0.5)%氧浓度饲养,每天8 h,每周6 d,共4周,IPT实验组给予IPT 1.5 mg·kg-1·d-1,ig , 正常对照组及HPH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1·d-1,ig。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PCNA mRNA及肺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HP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CNA mRNA表达及肺血管中PCNA蛋白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IPT实验组与HPH模型组比较,PCNA 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平均下降64.5%,59.9%(均P<0.01);IPT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N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H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PCNA mRNA表达增加,而IPT逆转这种增加。IPT是抑制HPH血管增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2.
水通道蛋白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肺腺癌组织30例及正常肺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QPl蛋白在肺腺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关系.结果:AQP1散在表达于正常肺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AQP1大量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肿瘤细胞膜、细胞浆;肺腺癌中AQP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多,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1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肺腺癌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QP1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在正常组织中较低.提示AQP1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3.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PBL)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意义,提高临床医生对APTE的认识。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60岁以上老年住院APTE患者326例,分析患者PBL升高的原因及预后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分析PBL升高组(n=78)和PBL正常组(n=248)患者的年龄、性别、D?二聚体水平、肺动脉栓塞部位、近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远端DVT、基础疾病、深静脉置管、吸烟史、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下肢近端、远端均存在DVT患者的PBL显著高于无DVT组和仅下肢远端DVT组(P < 0.05)。统计学分析显示,心力衰竭、近期(<30 d)骨折、间质性肺病和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APTE患者PBL升高的相关因素(P < 0.05)。PBL升高组溶栓比例、在院死亡、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使用、心肺复苏率均高于PBL正常组(P < 0.05)。结论:PBL升高的老年APTE患者预后较差,需要重点关注心肺功能不全、下肢近端及远端均存在DVT的老年APTE患者。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索甲基巴多索隆(bardoxolone methyl,CDDO?Me)对缺氧诱导的人肺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pulmonary artery adventitia fibroblast,PAAF)活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PAAF,随机分为常氧组(21%O2)、缺氧组(1%O2)、缺氧+ CDDO?Me组和常氧+CDDO?Me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以及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核转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α?SMA、Ⅰ型胶原蛋白、波形蛋白表达以及Smad3、p65磷酸化水平。结果:CDDO?Me(62.5、125.0、250.0、500.0 nmol/L)可以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缺氧诱导的PAAF细胞活力的升高,并在250.0 nmol/L和500.0 nmol/L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CDDO?Me(500.0 nmol/L)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PAAF迁移以及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恢复细胞形态,抑制缺氧诱导的PAAF中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在缺氧条件下,CDDO?Me(500.0 nmol/L)显著降低PAAF中ROS和MDA水平,升高GSH和SOD含量,提高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CDDO?Me(500.0 nmol/L)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PAAF中细胞因子TGF?β1的分泌,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激活。此外,CDDO?Me(500.0 nmol/L)还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PAAF中NF?κB(p65)的核转位及其磷酸化,并抑制其下游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论:CDDO?Me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PAAF增殖、迁移以及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提高PAAF抗氧化应激能力,并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25.
盐酸依普卡林缓解内皮素-1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病,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展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心环节。内皮素-1(ET-1)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肺血管收缩因子之一,其主要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而发挥其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盐酸依普卡林(iptkalim  相似文献   
126.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且预后极差的疾病。目前具有适应证的药物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但无法治愈,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当前PAH研究热点。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体内活性形式为1,25-二羟维生素D3。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已被证明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影...  相似文献   
127.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的过程.近年来,逐步形成内皮功能紊乱学说,认为肺血管内皮是引起血管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本文就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对缺氧诱导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3~4级人肺小动脉,按照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技术检测细胞TGF—B,mRNA表达情况。结果缺氧使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TGF—β1 mRNA表达增加;相同条件下,在缺氧的同时,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IPT 10^-7、10^-6、10^-5 mol·L^-1,IPT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TGF—β1 mRNA表达;加入IPT 10^-5 mol·L^-1前30min,预先加入格列本脲(GLI)10^-7、10^-6、10^-5 mol·L^-1,GLI呈浓度依赖性地拮抗IPT的作用。结论IPT通过激活细胞KATP通道,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缺氧诱导的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TGF-β1 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