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先天性疟疾1例的实验室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性 ,39d ,足月顺产。出生 3d后出现发热 ,体温在 38~ 39℃之间。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稍好转。因隔日发热 9d于 1998年 6月 9日入我院。体检 :T :38.2℃ ,神志清 ,贫血貌 ,肝、脾肿大 ,质软。其母孕 6个月时患疟疾 ,经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 :RBC 2 .5 5× 10 1 2 L ,Hb 74g L ,WBC 2 1.6× 10 9 L ,PLT 110× 10 9 L ,分类N 0 .94,L 0 .0 6 ,血涂片找到裂殖体及配子体间日疟原虫。住院诊断 :先天性间日疟。经抗疟疾治疗 7d ,复查血片未见疟原虫后 ,带药出院。讨论 :先天性疟疾是指新生儿在没有因蚊直…  相似文献   
42.
采用纯化法及非纯化法分别培养肝癌细胞,并进行7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7种化疗药物对纯化法培养肝癌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均高于非纯化法培养的肝癌细胞,但同一种化疗药物对非纯化和纯化法培养的肝癌细胞抑制率相比,P均〉0.05,两者呈正相关(r=0.715,P〈0.01)。认为非纯化与纯化法所培养的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都能为肝癌患者实施个体化化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3.
肝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各种肝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K-1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62例肝癌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_)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结果: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硬变组和肝细胞肝癌(HCC)组RDW-SD和RDW-C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或P〈0.02),升高程度依次为HCC组〉肝硬变组〉慢活性肝活(P  相似文献   
44.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AT3与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与MMP-2的表达,分析STAT3、MMP-2与病理分化、TNM分期、生存期的关系。结果:STAT3与MMP-2在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73.2%,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57.1%、80.4%,肝癌组织STAT3与癌旁组织中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3,P<0.01)。结论:STAT3与MMP-2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肝细胞癌转移、侵袭及术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肝细胞肝癌survivin、ICAM-1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survivin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HCC中survivin与ICAM-1的表达,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ICAM-1mRNA的表达。结果HCC中survivin、ICAM-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3%(21/36),66.7%(24/36),高于癌旁组织(P<0.05),survivin的表达与HCC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HCC中survivin、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69±1.27、3.21±1.41)高于癌旁组织(1.21±1.01、1.56±1.20,P<0.05)。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ICAM-1之间有相关性(χ2=4.629,P<0.05)。结论HCC中sur-vivin、ICAM-1蛋白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HCC发生和发展,survivin与ICAM-1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46.
1号染色体扩增区MEF2D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号染色体扩增区基因MEF2D mRNA在正常肝组织、肝癌细胞系及肝细胞癌(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正常肝组织、13个肝癌细胞系及40例H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EF2D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MEF2D mRNA在正常肝组织、13个肝癌细胞系及40例H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为高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2/2)、92.3%(12/13)、95.O%(38/40)和97.5%(39/40)。MEF2D在各组的表达阳性率与pactin相类似,差异无统计意义,均为P〉0.05。结论染色体扩增区域常常存潜在的癌基因,由于染色体具有不稳定性,1号染色体扩增区MEF2D基因非HCC发生的癌基因,MEF2D mRNA高表达与HCC发生、发展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70%部分肝切除sD大鼠模型。随后将1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肝中、左叶切除;内引流组:于扩张胆管和十二指肠间置管引流;外引流组:于扩张胆管置管,导管另-端从腹腔引出。每组40只大鼠。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引流7d后行肝中、左叶切除,于术后0、1、2、4、12、24、48、72h收集3组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测定肝再生率、有丝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OL、IL-6水平,RT.PCR测定肝脏组织TNF—OLmRNA和IL-6mR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部分肝切除术后72h内引流组sD大鼠肝再生率为94.86%±12.72%,显著高于外引流组的62.39%±8.01%和对照组的45.77%±5.41%(F=33.62,P〈0.05)。3组大鼠肝脏组织有丝分裂指数和PCNA水平均于12h明显升高,内引流组有丝分裂指数和PCNA水平均于24h达到高峰,分别为24.47%±4.01%和88.1%±9.2%,对照组和外引流组于48h达到高峰,分别为15.80%±1.08%和58.3%±5.8%、18.40%±1.12%和70.2%±6.9%。内引流组有丝分裂指数和PCNA水平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内引流组STAT3表达于术后4h达到高峰,为42.6%±3.6%,对照组和外引流组分别于术后12h达到高峰,分别为22.9%±2.0%和29.2%±3.7%。内引流组STAT3表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内引流组TNF—d和IL-6水平均于术后12h达到高峰,分别为(227±23)U/L和(256±32)U/L;对照组和外引流组TNF—d和IL-6水平均于术后24h达到高峰,分别为(309±41)U/L和(388±40)U/L、(287±30)U/L和(346±33)U/L,内引流组术后0、1、2、4、12、24、48、72hTNF-0l和IL-6水平显著低于相同时相点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对照组、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大鼠肝组织TNF-dmRNA表达均于术后4h达到高峰,分别为0.92±0.14、0.39±0.05、0.80±0.15,IL-6mRNA于术后12h达到高峰,分别为0.79±0.07、0.38±0.06、0.63±0.10,内引流组术后0、1、2、4、12、24、48、72hTNF—dmRNA和IL-6m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同时相点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结论内、外引流均可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剩余肝脏的再生能力,但内引流效果更明显。内引流术可能通过降低TNF-α和IL-6水平,影响STAT3表达而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剩余肝脏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48.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肝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利用CapitalBio公司基因芯片,对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16000条基因中筛选出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26个,其中已知基因194个,新基因132个。在筛选出的已知基因中,表达上调113个,表达下调81个,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蛋白翻译和合成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相关基因、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DNA合成和修复相关基因等。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肝细胞癌表达异常的相关基因群,并高效对基因功能进行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有助于研究肝细胞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术前不同引流方式减黄对梗阻性黄疸(OJ) S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PH)术后肝功能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OJ不同引流方式减黄70%部分肝切除SD大鼠动物模型.并在术后0、1、2、4、12、24、48和72h收集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测定血清TBIL、ALB、ALT、AST水平,计算残肝重量、肝再生率,免疫组化法观察肝脏组织PC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 PH术后各时段内引流(ID)组和外引流(ED)组TBIL、ALT、AST水平较OJ组均偏低.各时段ID组ALB水平较OJ组、ED组偏高.72 h肝再生率ID组高于ED组,ED组高于OJ组.3组PCNA水平均于12 h明显升高,ID组于24 h达高峰,OJ组、ED组高峰延迟至48 h且峰值偏低.PH术后各组血清TNF-α水平均呈上升趋势,ID组于12 h达高峰,OJ组、ED组均于24 h达高峰,各时段OJ组、ED组血清TNF-α水平较ID组均偏高.结论 内外引流术均可改善OJ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功能,并改善OJ大鼠残肝再生能力,但内引流效果更明显,且内引流术可以有效降低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MHCⅡ类分子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探讨MHCⅡ类分子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方法对术后3年内复发和不复发HCC患者的原发瘤组织石蜡切片染色,随机选取视野检测MHCⅡ分子表达,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MHCⅡ分子在术后3年内不复发HCC组织的表达高于1~3年内复发组织(38.5%vs 12.2%,P<0.05),MHCⅡ分子在HCC组织中主要表达在浸润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MHCⅡ分子表达与HC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乙肝表面抗原、Edmonson分级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MHCⅡ分子与HCC的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风险密切相关,HCC组织中MHCⅡ分子高表达患者3年内不易复发。提示MHCⅡ分子可能可以作为HCC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