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卵泡颗粒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卵泡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24h后按0μmol/L左卡尼汀处理组(对照组),20μmol/L左卡尼汀处理组,40μmol/L左卡尼汀处理组,80μmol/L左卡尼汀处理组进行分组培养24h。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别对颗粒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左卡尼汀组间ROS含量有显著性差异(χ2=13.14,P=0.04),ROS含量随左卡尼汀浓度升高而减少。不同浓度左卡尼汀组间颗粒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有显著性差异(χ2=9.375,P=0.025),膜电位水平随左卡尼汀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左卡尼汀可能提高卵泡颗粒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排卵中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孕酮(E2/P)水平与IVF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已接受试管婴儿治疗且完整资料的741例不孕症患者,据ROC曲线按HCG日E2/P水平亦分为2组:E2/P水平≥1.51组(A1组)与<1.51组(B1组)。分析2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结局的差异。结果不同E2/P组间患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窦泡数(AFC)、HCG日大于等于14mm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数、2PN数、优胚数、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移植(ET)日内膜厚度、植入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HCG注射日血清孕酮值高者临床妊娠率低,E2/P水平是预测助孕结局(获卵数、卵裂率、优胚数等)的重要指标,注射HCG日E2/P比值降低不利于IVF结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腹中期妊娠多胎妊娠减胎术(multifetal pregnancy reduction,MFPR)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经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ART)受孕的4例多胎妊娠及1例自然受孕的多胎妊娠行腹部B超引导下减胎术,B超引导下经腹部穿刺胎心区注射氯化钾。手术成功的标志是超声多普勒未闻胎心。术后随诊至新生儿娩出。结果共减灭6个胎儿,消减每个胎儿时间为9~21min,平均14.2min。5例均已分娩,共9个健康新生儿,其中1例早产。结论对于胎龄较大、错过妊娠早期或须选择性减胎的多胎妊娠,孕中期在B超介导下减胎是一种良好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4.
有规律、未避孕的性生活1年以上,通过不孕症常规诊断评估仍未能发现明显不孕原因可诊断为不明原因不孕症(UI)。UI是一种生育能力低下的状态,属于排除性诊断。目前我国生殖医学界对U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国内尚无关于UI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亟需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关于UI诊断与治疗的共识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帮助医师充分了解U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做出全面合理的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腹腔镜诊断的轻度EMs伴不孕症者112例,于腹腔镜下行病灶电凝烧灼、囊肿剥除,病灶周围粘连松解术和输卵管通液术等,术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采用孕三烯酮治疗6个月;B组50例术后不加药物治疗,统计两组术后妊娠率及复发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治疗后各阶段的妊娠构成情况相似。总妊娠率分别为54.84%、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0~3、4~6、7~12、13~24个月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0~6个月妊娠率(38.71%,46.00%)均高于7~12个月的妊娠率(15.79%,18.52%),0~12个月妊娠率(48.39%、56.00%)高于13~24月的妊娠率(12.5%,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2.9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轻度EMs较单纯腹腔镜治疗并不增加术后妊娠率;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腹腔镜术后半年或术后药物治疗停药后半年妊娠率最高,提示EMs患者应在术后或术后药物治疗停药后半年内争取妊娠,1年后未妊娠宜采用辅助生育技术助孕。  相似文献   
26.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分为临床理论和临床见习两部分,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始。学生第一次从课堂走向临床,往往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见习积极性高,但如果引导不正确,部分学生可能会走马观花看稀奇,不能真正深入其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不到见习应有的效果。学生初始进入临床,往往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惊恐,以准医生的角色与患者交往,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得不到病人积极配合,将直接影响见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见习带教交流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在社会、环境及医源性因素影响下,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卵巢功能提前耗竭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针对肿瘤放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所致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或卵巢早衰(POF),保护卵巢功能、延缓卵巢功能的下降、保留患者的生育机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有部分研究将免疫抑制剂应用于POF动物模型或POF患者中进行卵巢功能保护,本文将首次就这一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非典型增生组)的病理结果、临床特点、B超检查结果、FBG、性激素、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及治疗、妊娠结局.设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23例为对照组.结果 1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轻度不典型增生5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0例(合并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非典型增生组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值、月经紊乱发生率、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生率、子宫内膜异常发生率、空腹血糖水平、雌二醇水平均大于/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复杂型非典型增生5例患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其余13例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后行助孕治疗,获得妊娠4例(30.77%).结论 不孕症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多表现为月经混乱、子宫内膜结构异常及部分内分泌指标异常.轻中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加助孕治疗,而重度患者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9.
正不明原因性不孕症(unexplained infertility,UI)约占不孕症的10%~30%[1],是指符合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并且通过临床常规的三大不孕症检查手段如输卵管通畅度检查、排卵功能评估、精液分析之后仍未能发现明显的不孕原因[2]。在临床上,基于这三大基本检查的局限性,针对不孕症的评估还包括了女性年龄、卵巢储备功能、窦卵泡数、子宫及内膜情况、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但这些并不是诊断UI的必要条件。不明原因性并不是指没有任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