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覃惠洵 《柳州医学》2007,20(3):178-178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2岁,工人。因"发作性眩晕伴右耳鸣、向右侧倾倒半年"于2005年4月16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闭眼时觉自身旋转,伴有恶心、呕吐,每次持续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DSA结果将其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3~4级,53例)和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组(0~2级,6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的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发生出血并发症4例(7.55%),侧支代偿不良组发生出血并发症15例(2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9,P=0.029)。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侧支代偿不良组[10.00(8.00,12.80)cm3 vs 37.00(28.25,44.25)cm3,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DL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侧支代偿良好组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侧支代偿不良组(P<0.05)。结论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脑侧支循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用血压超声测量仪测量ABI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等。根据ABI值分为ABI异常组与正常组,分析异常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ABI的相关性。结果ABI异常组的颈内动脉内径小于ABI正常组(P〈0.05);ABI异常组IMT〈0.9mm检出率低于正常组,IMT〉1.2mm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均〈0.05),两组IMT为0.9~1.2mm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ABI异常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概率大。ABI值与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ABI值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ABI有助于临床初步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保守组38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开颅组38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开骨瓣或骨窗,清除血肿:微创组36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CT下定位法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三组治疗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保守组有效率42.1%,死亡率21.1%;开颅组有效率55.3%,死亡率10.5%;微创组有效率91.7%,死亡率2.8%,微创组与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加快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寡克隆区带(OCB)、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及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 OG )抗体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入组91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MS 30例,NMO 61例)及5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首先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间OCB、脑脊液及血清中抗MBP抗体、抗MOG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再分析观察组中MS亚组及NMO亚组间上述指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2组比较,OCB、血清抗MBP抗体及血清抗MO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MBP抗体及脑脊液抗MO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亚组与NMO亚组,OCB、血清抗MB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MBP抗体、血清抗MOG抗体及脑脊液抗MO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B阳性对诊断MS具有重要意义。血清抗MBP抗体及抗MOG抗体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血清抗MBP抗体在MS与NMO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