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以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认为,在遗传因素的背景下,以缺氧、炎症、异常血流剪切力等因素作为诱因,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参与,体内异常细胞因子产生,相关分子信号途径传导障碍,导致肺动脉细胞增殖、凋亡功能紊乱,进而造成肺血管异常收缩、微血栓形成、肺小动脉重构,最终形成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瑞舒伐他汀拮抗肺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给药组、分流组、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厚指数(RV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WA)的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分流给药组较分流组大鼠mPAP、RVI、WT、WA值均有所下降,分流给药组大鼠凋亡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而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抑制肺高血流性模型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及肺血管重构,而抑制大鼠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3.
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浅低温氧合血心肌保护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家锦  何巍  罗玉忠  郭建极  冯旭  冼磊  李世康 《广西医学》2004,26(11):1609-1611
目的 探讨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浅低温氧合血心肌保护法。方法 利用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浅低温氧合血对 186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心肌保护。术中将主动脉灌注管接“y”型接头 ,其中一个接头接逆行灌注管于阻断升主动脉后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灌注流量维持在 2 0 0~ 35 0ml之间 ,灌注压控制在 4 5~ 5 0mmHg,鼻温控制在 (32± 1)°C。结果  186例中5例死亡 ,死亡率为 2 .6 8%,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无法控制肺部感染、出血各 1例。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为 0 .5 3%(1 186 )。无严重心律失常或气栓。结…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将 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15例 ,体外循环 (CPB)15 0min。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内皮素 (ET)。结果 转机后ET持续升高 ,逆灌开始 90min至CPB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对照组阻断主动脉后 6 0min至CPB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转机 6 0、90、12 0min ,主动脉开放 30min及CPB后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减少了ET的合成及释放 ,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探讨模型大鼠肺组织中骨形态生成蛋白受体Ⅱ(BMPRⅡ) 变化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4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4 组:分流 6 周组、对照 6 周组、分流 11 周组及对照 11 周组.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状态进行观察,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平滑肌细胞中 BMPRⅡ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分流时间的延长,大鼠肺组织中 BMPRⅡ 的表达减少,而此时肺组织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也明显减少.结论 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可能与 BMPRⅡ表达下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下P-选择素在肺循环中的表达.方法:将室间隔缺损患者28例,随机分成停跳组14例,行停跳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不停跳组14例,行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于转机前(T1)、转机20 min(T2)、转机末(T3)、转机结束15 min(T4)分别自肺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P-选择素的表达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体外循环前、后患者P-选择素表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622,P<0.01);组内比较P-选择素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具有递增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9.543,P<0.01);组间同一时间检测点的比较,体外循环后不停跳组P-选择素的水平均低于停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下P-选择素在肺循环中表达增强,但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的表达增强程度要弱于停跳体外循环下.  相似文献   
58.
1,6-二磷酸果糖对体外循环肺保护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CPB)术后肺保护的效果。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给予FDP 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1h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的跨肺差值;于手术开始前、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测呼吸指数(RI)。结果:CPB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B后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DP对体外循环的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1993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手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 (室缺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5 2例 ,现就该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时机等问题进行讨论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中男 2 9例 ,女 2 3例。年龄 5个月~ 14岁 ,平均 (2 5± 4 5 )岁。体重 5~ 4 2kg,平均 (15 1±9 5 )kg。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2 4例有心衰史。X线胸片均示肺血增多 ,心胸比率 0 5 5~ 0 79,平均 0 6 2± 0 0 8,肺动脉段凸出 5 0例 ,心肌劳损 18例。超声心动图确诊 4 6例、提示 1例、漏诊 5例 ,漏诊率 9 6 %。本组伴肺动脉高压 5 0例 ,占96 1%。…  相似文献   
60.
心脏跳动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治术的疗效。方法:1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患者接受该手术,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缓慢空跳,鼻咽温度控制在31~34℃。涤纶布修补房间隔缺损,间断或连续修补二尖瓣裂。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三尖瓣反流。结论:浅低温体外外循环心脏跳动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治术的疗效可靠,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