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15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937篇
预防医学   24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05篇
  9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 基于《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中伏立康唑的谷浓度与抗感染的疗效、肝脏毒性相关性仅以一个中等质量的证据来评判,不能很好满足临床需求。本论文将建立动态监测成人住院患者的伏立康唑谷浓度变化,力求探究谷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成人患者63例,共107份血液标本,采用酶免方法动态监测伏立康唑的药物谷浓度,观察患者的用药疗效、有无不良反应,剖析伏立康唑谷浓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使用常规剂量伏立康唑治疗后,62/107(57.9%)血液标本的伏立康唑谷浓度在0.5~5.0 μg/mL,均数为2.7 μg/mL;4/107(3.7%)血液标本的谷浓度<0.5 μg/mL,均数为0.3 μg/mL;41/107(38.4%)血液标本的谷浓度>5.0 μg/mL,中位数为8.7 μg/mL。②谷浓度<0.5 μg/mL组、谷浓度≥0.5 μg/mL组治疗有效的比率分别为50.0%、74.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提高1例谷浓度<0.5 μg/mL且治疗无效的患者剂量,使谷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感染症状获得改善。③10例(15.8%)发生不良反应,谷浓度>5.0 μg/mL的患者与谷浓度≤5.0 μg/mL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14.6%,主要体现为肝功能异常。④伏立康唑谷浓度≤5.0 μg/mL的患者组与谷浓度>5.0 μg/mL的患者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谷浓度>5.0 μg/mL时,抗感染治疗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明显降低(P<0.05)。结论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较大,必须规律监测谷浓度。伏立康唑谷浓度与肝功能、感染指标相关,可能要加大人群数或者在CYP2C19基因检测支持下来观察谷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探讨自制经脐单孔腹腔镜装置在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多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自制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美观效...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采用高渗盐水痰诱导过程中加入沙丁胺醇雾化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接受3%高渗盐水痰诱导的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痰诱导过程中加入1500μg雾化沙丁胺醇)和对照组(22例,痰诱导前MDI定量吸入200μg沙丁胺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前、后FEV1下降率分别为3.14%和14.6%(P〈0.05)。SpO2诱导前、后下降率分别为(1.3±0.6)%和(3.6±1.3)%(P〈0.01)。痰液样本合格率分别为94.8%和95.2%。观察组全部完成痰诱导,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诱导。结论:AECOPD患者高渗盐水痰诱导过程中加入沙丁胺醇雾化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4.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黄连素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SB203580组、高糖+黄连素低剂量组、高糖+黄连素高剂量组共6组,观察黄连素对高糖培养下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以及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高糖组相比,黄连素降低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p38MAPK及其下游核转录因子CREB的磷酸化。结论黄连素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FN的积聚,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观察广枣总黄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 型钙通道电流 (ICa)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 (Ito)以及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Ca、It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 [Ca2 + ]i 的变化。结果 在钳制电压- 4 0mV ,实验电压 - 4 0~ +5 0mV时 ,广枣总黄酮 10 0mg·L-1对心室肌细胞ICa无显著影响 ;在钳制电压 - 6 0mV ,实验电压 - 4 0~ +5 0mV时显著抑制瞬时外向钾通道Ito(P <0 0 5 ) ;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广枣总黄酮在 5 0、10 0、2 0 0mg·L-1却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收缩期和静息期[Ca2 + ]i 的浓度。结论 广枣总黄酮对心肌细胞ICa无显著影响 ,可显著抑制瞬时外向钾通道Ito,并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收缩期和静息期细胞 [Ca2 + ]i 浓度。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和保护缺血心肌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66.
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的研制和使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血栓形成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测定体内外血栓形成是实验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由于血栓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体内血栓形成又难以直接观察。近年来,虽在抗血栓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观察指标多限于体外血栓形成,而有关体内血栓形成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参照有关报道。自行设计研制成功“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扎冲十三味又称嘎日迪-13,由制草乌、麝香、珊瑚、珍珠、制磁石等13味药组成,具有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之功效,是蒙医治疗脑血管病的首选方之一。扎冲十三味的传统剂型是丸剂,本实验拟观察其改进剂型扎冲十三味片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血脑屏障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双侧结扎大鼠颈总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3 h后,分别取左侧和右侧大脑半球,测定比较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兰含量,从而评估各给药组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片大、中、小各剂量组及扎冲十三味丸对照组均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伊文思兰含量减少。结论扎冲十三味片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大鼠脑水肿,对缺血性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8.
酸味觉为一种基本的味觉.酸味觉信息在动物体内有着独特的产生和传导通路并且可以诱发动物先天性的厌恶反应,从而在动物选择食物种类、警惕毒害物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酸味觉受体的种类、结构和作用机制,酸味觉信息在外周和中枢的传导通路,传导通路上的相关特殊神经元,酸探测机制,诱发个体先天性厌恶行为的机制等,还对未来有关...  相似文献   
969.
苦味觉是五种基本味觉之一.机体通过苦味觉受体细胞感知苦味觉物质并通过特定的传导通路将苦味觉信息由外周传递至中枢,从而产生苦味觉以及诱发厌恶反应,以避免机体进一步摄入有害物质.本文综述了苦味觉受体细胞及苦味觉受体对苦味觉物质的感受机制,苦味觉信息在外周和中枢的传导通路,传导通路上重要的神经元,中枢形成苦味觉和诱导厌恶反应...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比较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与改良根治术对青年患者的疗效,并对乳房再造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7 月至2014年6 月收治并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组(60例)与改良根治术组(68例)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间局部复发、无瘤生存及总生存,并分析年龄、肿瘤大小、是否保留乳头乳晕等因素对乳房再造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88个月,中位时间51个月。即刻乳房再造组局部复发3 例,远处转移8 例,死亡5 例,3 年无瘤生存率91.7% ,5 年无瘤生存率81.7% ,总生存率91.7%;改良根治术组局部复发2 例,远处转移9 例,死亡5 例,3 年无瘤生存率94.1 % ,5 年无瘤生存率83.8% ,总生存率92.6% ,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即刻乳房再造组患者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均P <0.05)。 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组与改良根治术组在局部复发及远期生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是安全的,保留乳头乳晕并未增加肿瘤复发风险,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阴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