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甘石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含量较单味药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丁香叶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Lindl·的干燥叶,收载于黑龙江省药品标准。丁香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其活性物质主要有酪醇、3,4-二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3,4-二羟基苯乙醇、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丁香苦苷等[1,2]。丁香叶制剂炎立消(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药品标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4-二羟基苯乙醇和原儿茶酸等成分的总含量控制其质量;对活性单体成分测定仅有RP-HPLC测定紫丁香叶中丁香苦苷A含量的报道[3]  相似文献   
13.
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薄层扫描、原子吸收等分析技术和药理学研究手段,对不同配伍四逆汤的3种有机成分、13种无机元素及抗失血性休克等多项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随甘草剂量增加,四逆汤中三种毒性乌头生物碱含量减少,其回归方程为Y=18.7465-0.1094x,r=-0.9945。干姜亦有与甘草相似的作用,但效力次之。不同配伍四逆汤无机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但煎出率随方中药味、药量的增大而降低。姜、草剂量最小的四逆汤组方抗兔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离纯化粉防己中的轮环藤酚碱。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粉防己总生物碱,利用酸溶碱沉法、正丁醇萃取法分离其水溶性生物碱;采用TLC、HPLC法跟踪鉴定生物碱;采用中性氧化铝柱层析色谱,分离水溶性生物碱,合并相同组分并重结晶;利用HPLC、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分离纯化所得轮环藤酚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粉防己中的轮环藤酚碱主要分布于正丁醇萃取部位的二氯甲烷-甲醇10:1、10:2洗脱部位中,HPLC纯度为98.17%;该析晶物紫外光谱存在轮环藤酚碱苯环的E、B带吸收峰,其分子离子峰m/z 342[M+H]+与轮环藤酚碱分子式C20H24NO4一致;该析晶物的1HNMR及13CNMR化学位移特征与文献中轮环藤酚碱结构信息一致。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粉防己药材中轮环藤酚碱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治带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治带片中的苍术、金樱子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治带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中,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测得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质量分别在0.33~3.3μg(r=0.999 8)和0.038~0.38μg(r=0.999 9)时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101.5%,RSD分别为1.4%、1.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治带片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薄层扫描法对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裴妙荣  梁秀如 《中成药》1993,15(6):33-35
应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配伍“四逆汤”的3种乌头生物碱毒性成分进行测定,认为甘草对附子确有高度显著的佐制作用,干姜也有类似甘草的佐制作用,但效力次之。甘草、干姜交互作用亦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酸枣仁中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和B含量的HPLC-DAD-ELSD方法。方法:采用Grace BravaC18-B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335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流速为2.9 L.min-1,柱温为25℃,。结果: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和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9.40~594.0μg.mL-1(r=0.9996),49.50~900.0μg.mL-1(r=0.9998),20.36~407.2μ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6.9%(RSD=1.8%),101.2%(RSD=2.5%),100.3%(RSD=2.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实现多指标成分的同时测定,为酸枣仁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方剂化学研究意义及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化学是在继承传统方荆学理论合理内涵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方刺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阐释中医方荆学理论、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促进方剂制荆学等方剂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方荆化学研究的意义;从研究的指导思想、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原则、血清靶成分研究、化学物种形态和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及“酸碱对药”在方荆中的配伍化学研究等方面探讨了方荆化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