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给动物体内注射内毒素(LPS)会产生类似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改变[1],其中肺脏是LPS的主要靶器官,可出现严重的肺损伤表现。而使动物暴露于不足以致死的高温环境中可使动物产生热应激反应。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动脉血氧分压(SpO2)、肺动脉压及肺系数的改变。一、材料和方法1大鼠热应激模型的建立:按照Villar等[2]的方法建立动物热应激反应模型。2实验分组及指标测定: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I组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II组为感染性…  相似文献   
62.
张妍  裴凌  孙超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11):1019-102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先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PS组)、利多卡因2mg/kg组(L1组)和利多卡因4mg/kg组(L2组)。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20mg/kg麻醉后,建立尾静脉通路。C组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ml;LPS组依次尾静脉输注2ml生理盐水及1ml LPS(LPS 2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利多卡因2、4mg/kg各溶于2ml生理盐水中,L_1组、L_2组分别先输注利多卡因再输注LPS,各组输注速率均为0.05ml/min。输注完毕后5h处死大鼠,迅速取右肺下叶肺组织,测定LN表达;取左肺上叶肺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肺组织LN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1组和L2组肺组织LN表达下调(P〈0.05);与L1组比较,L2组肺组织LN表达下调(P〈0.05)。L1组和L2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LPS组轻。结论利多卡因预先给药可通过抑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LN表达上调,减轻肺部炎性反应及肺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异丙酚或氯胺酮对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小动脉骨形态构建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20—260g,6—7周龄。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1.5h内经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ml;LPS组(L组):1h内输注生理盐水3ml,然后30min内输注内毒素1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异丙酚20mg/kg+LPS组(P1组)、异丙酚50mg/kg+LPS组(P2组)、氯胺酮20mg/kg+LPS组(K1组)、氯胺酮50mg/kg+LPS组(K组)1h内经股静脉分别输注不同剂量的药物,然后30min内输注LPS1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输注完毕后72b断头处死大鼠。RT-PCR法测定肺小动脉BMP-2mRNA、Bax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测定肺小动脉BMP-2、Bax、Bcl-2表达。显微成像分析系统测量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结果各组肺小动脉BMP-2、Bax、Bcl-2均有表达。与C组比较,其余组BMP-2、Bax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降低,Bcl-2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L组比较,异丙酚或氯胺酮使BMP-2、Bax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升高,Bcl-2水平降低(P〈0.05)。各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较C组增加(P〈0.05);异丙酚或氯胺酮减轻了肺小动脉中膜的增厚(P〈0.05)。结论异丙酚或氯胺酮可以抑制大鼠LPS致急性肺损伤肺血管的重建,其机制可能与BMP-2、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4.
喉罩用于引导困难插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罩用于引导困难插管的临床应用观察裴凌许国忠盛卓人王俊科(第一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01)关键词喉罩通气道;插管困难喉罩通气道(laryngealmarskairway,LMA)具有简便、应急等优点[1],既可以作为一种通气方式,又可用于插管困...  相似文献   
65.
66.
失血性休克病人血中一氧化氮和乳酸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病人血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LA)水平变化的规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光电比色法测定3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血中NO和LA浓度的动态变化,并与30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对比,同时观察NO和LA与创伤指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失血休克组NO值明显低于择期手术组(P〈0.01),LA值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P〈0.01),NO值与创伤指数和LA值呈明显负相关。11例  相似文献   
67.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S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在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MAP、HR、RPP变化。结果:SGB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点MAP与RPP明显低于N组(P<0.01),HR低于N组(P<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N组(P<0.05),在转流后RPP低于N组(P<0.05)。结论: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行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5家中心纳入年龄≥60岁择期行中危或高危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 510例,记录术前基本情况,监测术前、术后即刻及3 d的12导联心电图和生化检测肌钙蛋白I(cTnI)水平,随访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104例(6.9%),心源性死亡9例(0.6%)。影响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的5项独立的风险因素分别是年龄≥75岁、心肌梗死病史、高危手术、术中低血压和术中低氧血症。结论年龄超过75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接受高风险手术分别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在手术中防止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的发生,应该有助于减少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9.
目的系统评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儿童日间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独立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已发表的使用NSAIDs作为儿童日间手术镇痛药物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7月29日。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同时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和筛选,最终纳入17篇文献,总计1531例患儿(试验组920例、对照组611例)。在围术期给予NSAIDs可显著降低日间手术术后4 h[标准化均数差=-1.05,95%可信区间(-1.67,-0.43),P=0.0008]及第1个24 h以内[标准化均数差=-0.63,95%可信区间(-0.96,-0.29),P=0.0003]的疼痛评分;显著减少在麻醉恢复室(PACU)[加权均数差=-39.63,95%可信区间(-45.66,-33.61),P<0.00001]与术后病房内的吗啡累计使用量[加权均数差=-54.13,95%可信区间(-88.47,-19.79),P=0.002]。NSAIDs不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值比=0.86,95%可信区间(0.64,1.15),P=0.3]。结论NSAIDs可显著缓解日间手术患儿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局部麻醉下眼部美容手术中的镇静效果,评价其在整形美容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眼部美容者随机分成4组(n =30).在术前10min,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2mg/kg;C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0.05mg/kg;D组空白对照.注药后对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静水平(Ramsay镇静分级)进行监测与评定至术终.结果 自给药结束即刻起30min内,与B组相比,A组、C组镇静效果显著(P <0.05),其两组镇静效果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结束即刻,A组的镇静效果优于C组(P <0.05);给药即刻起至术终,C 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D 3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高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相比,术前静脉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在局部麻醉下眼部美容术中达到相似的镇静效果,且镇静效果更加持久,同时对呼吸系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