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脾脏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和恢复大鼠全肝血供,肝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脾切除加再灌注组(SPLN+HIR组)和再灌注组(HIR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检测肝功状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及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干湿比(W/D)比较肝脏水肿程度,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测定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SP法检测脾脏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情况。结果:HIR组肝脏受到严重损伤,表现为AST、ALT、W/D显著升高,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凋亡细胞大量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SPLN+HIR组上述病理改变较轻,血清TNF-α平较低。HIR组脾脏病理形态改变明显,脾脏NF-κB高表达。结论:脾脏对HIR损伤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能是HIR期间脾细胞中NF-κB被大量激活,引起TNF-α水平升高,进而加重或激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2.
正回肠及结肠预防性造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常须择期予以还纳。传统造口还纳术多选用扩大造口周边腹壁,从皮肤向腹腔内游离,因视野受限及深在操作,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易发生副损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0%[1-2]。本研究通过观察腹腔镜造口还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3-8月中日友好医院行腹腔镜回肠与横结肠造口还纳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4例回肠造口和4例横结肠造口。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为53.0(28~71)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2  相似文献   
23.
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约80%为体重超重或肥胖者[1],1978年Mason等[2]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性肥胖患者接受胃肠手术减重后,糖尿病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此后多项研究均证实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24.
对于外科医生,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问题。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反应而表现的术后伤口疼痛,发烧,心率增快及白细胞升高常掩盖术后感染的症状,因此造成术后感染诊断困难,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死亡率。机体对细菌感染反应,除局部及全身反应外,还可使血清中 C-反应蛋白升高(C-Reaction Protein,CRP)。本文作者利用 CRP 测定作为术后感染早期诊断依据。作者自1984年至1985年一年间,选择108名污染性外科手术的病人作前瞻性及随访研究,除7人急诊手术外,全部为择期手术。这些病人,在术前一天及术后14天内每天取静脉血,用激光比浊计测定血清 CRP 值。术后 CRP 值持续升高或术后 CRP 值下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排空障碍为因变量,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该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27.7%(28/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糖、术后腹腔感染、术后胰胆肠瘘发生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腹腔感染、手术方式、术中输血量、术后高血糖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7.892、7.071、5.882和2.882.结论 术后并发腹腔感染、PPPD术后、术中输血量多、术后高血糖病人易发生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26.
近几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增高,虽然血管造影,超声波,CT扫描等影像技术迅速发展,但是胰腺癌早期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仍很困难。多种胰腺癌相关抗原测定已有报道,但是对胰腺癌的准确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满意。  相似文献   
27.
乳腺微小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摄影对乳腺微小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乳腺X线钼靶片显示微小钙化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乳腺恶性病变131例,良性病变81例。采用9项指标分析钙化,运用χ2检验评价各项指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微小钙化判断乳腺癌最有价值的指标为:①每平方厘米微小钙化数目(N/S)>20;②微小钙化总数目>30;③钙化点间密度不均、大小不一;④钙化形态为细沙型、混合型、蠕虫样或粗颗粒型;⑤微小钙化合并肿块;⑥如合并肿块钙化灶分布于肿块内外。结论乳腺X线片中微小钙化形态学表现、密度、大小、数目及合并肿块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