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9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457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480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1598篇
内科学   1057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412篇
外科学   805篇
综合类   3435篇
预防医学   1357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1302篇
  17篇
中国医学   1333篇
肿瘤学   37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6篇
  196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袁合富  司玉新 《现代养生》2022,(23):2028-2030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各项指标情况、骨密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消失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再次移位、骨折部位不连、钢板活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上述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理想,患者恢复健康时间缩短,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2.
张惠利教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主张从肝论治不寐,临床疗效显著。文章从“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两个方面出发,同时结合病案,论述张惠利教授从肝论治不寐的学术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刮痧治疗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的痰瘀阻窍型PCI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刮痧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中医单项证候评分、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及中医单项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痰瘀阻窍型PCI性眩晕的患者中应用针刺联合刮痧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奖励机制在人体运动学理论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年制康复治疗专业2018级和2019级大专生为教学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3月,2018级大专生为对照组98名,2019级大专生为试验组88名。对照组仅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试验组除了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外,还加入了课堂互动、课后总结等奖励性内容。课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试卷成绩和总成绩。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学生的试卷成绩和总成绩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期末试卷成绩(74.75±19.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07±17.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学生的期末总成绩(81.33±12.31)分也优于对照组(77.47±1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人体运动学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入奖励机制后期末试卷成绩和总成绩要优于传统教学,对教学效果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无运动禁忌的T2DM患者54例, 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管理组(试验组, 33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试验组使用穿戴便携式设备进行2周运动干预, 隔日1次, 2周后研究者根据患者运动速度设置居家快步走运动方案, 采用微信计步的方式远程管理, 将每天运动情况上传至微信运动管理群, 24周后返回运动中心测试。对照组在基线及研究结束时穿戴便携式设备收集指标, 未进行运动干预。24周后, 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氧、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后试验组LDL-C降低幅度更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2±0.96)和(0.19±0.85)mmol/L, P<0.05]。与干预前相比, 试验组FPG[分别为7.00(5.90, 8...  相似文献   
96.
97.
我科自1972年9月1日至1984年8月30日对1,440例癫痫病人作了脑电图(EEG)描记,现对其特点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组主要是门诊病人,少数为住院病人。依据申请单上所写资料与诊断,少数参考以后随访结果,选择癫痫及临床可疑癫痫者进行统计。申请单上拟诊癫痫,经重审申请单的病史资料后,认为不符合癫痫诊断者屏弃之。同一病人作多次描记的,选改变最明显的一次。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g)对DM大鼠肌肉组织的病理学影响以及免疫球蛋白在肌肉组织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是否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来减轻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造成DM模型后随机分为Piog干预组(Piog组)、环孢菌素A干预组(CsA组)、无干预组(DM组),每组24只。另取24只雄性SD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NOR组)。所有大鼠给药16周后处死。处死前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对各组大鼠的肌肉组织,采用HE染色、Mallory氏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观察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沉积。[结果]与NOR组相比,DM组血糖和HOME-IR明显升高。Piog能明显降低HOME-IR。与NOR组相比DM组大鼠肌肉组织肌纤维束明显变窄,肌纤维间的间隙变大,间质增生,肌纤维局部有空泡样改变;Piog组大鼠肌肉组织组的病理学与正常组接近,与CsA组无明显差别。NOR组IgA、IgG和IgM在肌肉组织中均无明显阳性表达,DM组大鼠组有较强的阳性表达,Piog组也有阳性表达,但明显低于DM组。[结论]DM大鼠肌肉组织存在IR和免疫损伤。Piog能明显改善DM大鼠肌肉组织的病理学结构,并减少免疫球蛋白在肌肉组织的表达和沉积,对DM大鼠肌肉组织的免疫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
随着各种机械的广泛应用,车祸的上升,外伤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手外伤的病例,尤其是撕脱性断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肌腱及皮肤、软组织损伤、缺损,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如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再植失败或关节僵直.我院应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对24处断指(肢)进行再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发作的胸闷、气短于2002年入院,患者缘于2000年2月出现劳力时胸闷、气短,未经治疗,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于2002年10月上述症状加重,休息时也有胸闷、气短症状,逐渐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经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转院入我科.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曾一度好转,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二维超声心动图可在左室心尖部、前侧壁心内膜面探及多发性突入左室腔内的肌小梁,小梁之间可见深度不同的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